葉曉燕 Rachel IP
葉曉燕 Rachel IP

藝術家|策展人|大學創意藝術系講師 IG: rachel.iphiuyin

[racvisual] 閱讀當代藝術 4 Spiritually engage

要理解一件作品,我們正正需要重新打開五官並懷著一顆柔軟的心,讓自己跟萬物連上,心要夠軟,五官要夠敏感,才能讓事物進入自己心裡,用心去感受,或察覺它的細處,特別是面對一些較「安靜」的或需較長時間才能進入的作品時。五官習慣了過份的刺激,某程度上對我們的欣賞能力也有一定影響。

上期談及解讀藝術作品三個階段中:「情感上的聯繫」 (Emotionally engage),能與作品連上,感到共嗚,本身是一件很美的事。

可惜現今的生活實在有點過份吵鬧,日常生活中無論人聲廣播聲車聲電視聲等等不同種類的嘈音,又或是社會上、工作上及生活上的事情,甚至是身邊環境過份的感官刺激 (stimulation),皆使五官收緊,敏感度降低。或許在這種過份喧鬧的地方,有時候真的需要關掉一些感官,才可以令人不致崩潰,我說的特別是街上的嘈音,香港對我來就說實在有點太吵了,我常常渴望能有一種能使環境聲降低三十分貝的耳機,使我能身處一個比較安靜的世界。急速的步伐密集的環境,使人難以放慢腳步與身邊事物連上。

然而,要理解一件作品,我們正正需要重新打開五官並懷著一顆柔軟的心,讓自己跟萬物連上,心要夠軟,五官要夠敏感,才能讓事物進入自己心裡,用心去感受,或察覺它的細處,特別是面對一些較「安靜」的或需較長時間才能進入的作品時。五官習慣了過份的刺激,某程度上對我們的欣賞能力也有一定影響。

好奇心的重要性

好奇心是必需的,要懂得發問,不用介意那是否一個蠢問題,也不需太早下結論。有時候我們太習慣太早下結論,看一眼,拋下一句,轉頭便走,或是直接相信任何權威或結論。很多時候,就算是看過得多遍的作品,我們也可透過重新閱讀,發掘出更多可能性,特別是當你的閱歷更深,欣賞能力更高時,以前未察覺的東西,也許會在重新閱讀時突然看到。這也是所謂藝術的「永恆」,不同時代的人,對同一件作品,會有不同的解讀,從而令藝術本身生生不息,生命得以不斷延續,一切的定義並非只停留在在它誕生那一刻。

Click

另外我也說過解讀作品或多或少需要一點「慧根」,不論是情感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兩者皆能使人通往作品深處,有時候就算沒有知道太多背景,也能感覺到它在對你說話。這樣說來好像有點玄,這點比較難用文字表達,就是廣東話我們說的有沒有”Click”到,Click到的話,就有那個「觸電」。可能就像愛情之不能言語,這並不是純粹通過理性分析可以理解。有些像靈光一閃,有些像給它洗滌過後精神上得以提昇。好的作品能夠引領你的想像,帶你去更遠的地方,啟發你去做點什麼東西,甚至作出一些改變。就好像你看到一些東西,然後引發一些創作。那並不是複製或抄襲,而是那麼一點點,然後是一些跟原本作品不太相關的事情。也有聽過不少人小時候看到一張畫或什麼而對藝術產生興趣,甚至希望成為藝術家。

記得中四的時候,美術老師曾帶我們到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看一個展覽,那個是什麼展覽已經沒有印像,只記得那時候我看到羅丹(Auguste Rodin)的雕塑,自此羅丹(1840-1917)這個名字在我心裡便好像有了特別的位置,那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看到大師的真跡。然後是那年老師送的一張印有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作品的明信片,那時候還不知道有立體派,也不知道畢加索是怎樣的一位藝術家,我只看到五顏六色,有幾個人好像在跳舞,那是我所擁有第一張關於西方藝術的圖像。直至多年後才有機會親眼看到那張畫,看到真正的色彩,看到顏料的厚度和筆觸,也看到真正的尺寸所帶來的震撼。

Pablo Picasso, The Three Dancer, 1925.

那時候也完全沒想過我這生會跟藝術糾纏不清並日夜相伴,這零碎的東西也算是我的西方藝術啟蒙。

一連四期談了些閱讀當代藝術的切入點,我想,每個人也有他的歷程,也沒有什麼一定要這樣或是那樣,一切就只是懷著好奇心及謙卑慢慢去找。


(完)

文:葉曉燕 Rachel IP
IG:rachel.iphiuyin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