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謙
子謙

管理與藝術的底蘊,科技與傳統工藝的融合,分享人生的經驗、職場上的歷練,藝術上的體驗,讓彼此互相學習與成長。

藝術欣賞|古文書籍源流之美 (序)

書自人類有傳達概念到實際形成,有過口耳相傳、結繩記事、刻木記事共同歷經,而中國書由甲骨文書、鐘鼎銘文、玉石文書、簡牘、帛書,發展出手抄紙書、刻版印書、活字印書,一次一次的智慧和努力,精采絕倫的形式演出,這是中國人的文明成長,也是文化進展的精華所在。

✅前言

子謙在上一篇藝術欣賞文,介紹了古代書信風雅之美,古人將書信藉由不同的載體,將那一份思親、思鄉、七情六慾甚至生活中的病痛,刻寫其上,讓信使代為轉送至遠方的親朋好友。並且將這樣的情感、寓意,寄情於魚雁…

📖延伸閱讀藝術欣賞|古代書信風雅之美

有鑑於中國歷史悠久,書籍源流的傳承早在五千年前便開始了,本系列將介紹從殷商時期,一直到東漢造紙術的發明,這歷史洪流一路以來,古人的智慧,利用那些載體,透過寫、刻文字與彙整成書籍,傳承著文化、思想、知識,歷經世世代代的跌宕,流傳至後世的現在,讓我們還有機會一窺古人的智慧以及無價的藝術之美。

✅編寫考量與主軸

一開始在編寫本系列內容時,思考著,究竟要以時代為時間軸,介紹古文書籍的源流,還是要以載體出現的順序為主軸來做介紹? 若以時代為主軸,除了如考古學家的鑑定和造紙術的發明,有比較明確的時間,可以作一個分野,但有些不同的載體出現在同一個時代中,還有的流行了1300年,甚至跨越了不同的朝代。

考量了希望以較為單純的型態,以及本文定義為古文書籍源流,而且多數文獻基本上,也都以載體出現的先後順序為主軸做說明,即使橫跨了不同的朝代,載體的發展與存在的時間,一定是有互相重疊,依據實際需求、便利性、甚至商業化,就不可能像是切蛋糕一樣一刀切。因此,子謙也就將主軸,定義以各類載體發展的時間為主來做介紹,重點就不以朝代的順序來搭配說明。

而中國有五千多年璀璨的文明,豐富又精采的文字記載,透過不同的載體,傳承至今,更難能可貴的,中國文字也在這歷史長河中,隨著文明演進、載體的變化與技術的進化,逐步發展出特殊的中國書法藝術,可說是有人類以來,唯一從古代演進至今,仍在使用中的文字,更昇華成藝術的層次,這絕非僅僅幾篇文章就能夠涵蓋。

由於興趣之所在,爬梳了一些書籍、文獻還有網路上的資料,經過子謙的彙整,期待以較為系統性的整理並分享給有興趣的您。子謙並非歷史、考古或者藝術相關學科出身,純粹是站在對於古籍、書法等傳統藝術的愛好,除了分享,也藉此讓自己更深入瞭解博大精深的典故與人文傳承。所編寫之內容不若以論文形式般的嚴謹,若有專家學者對於內容、出處等有意見,歡迎對子謙提出批評與指教。


✅何謂「書」?

書是傳遞文明的重要產物,價值在於保存,傳遞思想、敘述情感、取得知識、文化傳承等。自人類有傳達概念到實際形成,有過口耳相傳、結繩記事、刻木記事的共同歷經。

而中國書文由甲骨文、鐘鼎銘文、玉石文書、簡牘、帛書,後發展出手抄紙書、刻版印書、活字印書,一次一次的智慧和努力,精采絕倫的形式接續演出,這是中國人的文明成長,也是文化進展的精華所在。

今日的書籍,乃隨著時代的鴻河與技術不斷的演進,歷經不同的材質與形式的變革,發展出今日我們所孰悉「書」的樣貌。

書做名詞解釋:

「書」 shū 〔名〕
(1) 書籍,裝訂成冊的著作
書,凡載籍謂之書。——《正字通》
書者,五經六籍總名也。——《史記·禮書》


✅何謂「載體」?

「載體」可以說是承載訊息、讓人們通過眼睛閱讀並接收的媒介;而古代所謂的訊息,包含符號與圖文,不若現代除了靜態的符號與圖文之外,還包括了影像、動畫、聲音等、3D等訊息,讓人們通過多重感官體驗訊息內容的媒介。

中式書籍的發展歷史悠久,載體的材料豐富且多元。在紙張發明之前,古人的智慧便已利用大自然,例如,竹子、樹木、石頭,甚至動物的骨頭等做為紀錄的載體,這些皆可視為早期圖書的形式。等到蔡倫創造的製紙技術,發明紙張之後,加上印刷術的發展再與紙張結合,隨著時代的演進與需求,激發出更多樣性的應用。

然而,在不同材料的載體上,古人是如何作文(書)於上呢?

作書。上古以刀錄於竹若木,中古以漆畫於帛,後世以墨寫於紙。—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雖說後世以墨寫於紙,但您知道嗎,其實早在遠古,古人就已經使用毛筆寫字了。

中國的文字,書法與文字是同時發生的,故有文字即有書法。


手書墨跡

出現在殷代的甲骨、玉米和陶片上,或朱書或墨書,運筆起止呈露鋒狀。點畫二端尖銳而中間厚實,實有柔勁的彈性表現,與採用刀契的甲骨文較為接近。

春秋時期著名的玉石書《侯馬盟書》寫的嚴謹而爽利,點畫之間無生硬的阻隔感,引帶著一種筆斷意連的行氣。這也是當時用筆書寫文字的完整篇章,為目前所見最早的朱墨文字真跡。

《侯馬盟書》由 不详(春秋时期) - http://www.shanximuseum.com/jingdian/index.html, 公有領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7367716


✅古文書籍源流


古文書籍源流 / 子謙 製

中國唐朝發明的印刷技術,與宋朝時期以成熟的印刷術普遍量產發行的刊本,對日後書籍的形態與字體造形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在此之前,以書寫文字記錄的時代,為因應不同媒體素材的特性與限制,造就了多樣的書籍形態與文字造形。

這些形態與造形,包括龜甲與獸骨的甲骨文、碑碣的碑文、青銅器的金文(篆書為主)等鐫刻形式,以植物纖維或動物毛髮製成的書寫工具發明之後,便在平面的竹木簡書或絲織帛書上,表現出柔軟的隸書、草書與行書,而當紙張在隋唐之際成為主流媒材之後,寫本時代正式展開,文字從單純的記錄機能,發展到藝術表現,再從個人風格,逐漸回歸閱讀本質的楷書,書籍也從書卷形態,發展到便於檢索、收藏的扇狀經褶裝,以及完成於宋朝時期的書頁形態(冊子裝)。

文字傳播中的最大變革,莫過於印刷技術的發明與應用。唐朝中後期發明的整版印刷術,成就了宋朝高度的文化發展,正如同十五世紀谷騰堡發明的活字版印刷術,造就了西方文藝復興的斐然成果,而在印刷字形方面,二者皆延用當時最普遍的書寫造形,西方最早的活字版印刷,從當時的四種哥德式書寫字樣中,選擇了最為工整方正的形態。

而後的宋元明清各朝,因應不同的歷史背景、時代需求與製作技術等因素,個別發展出各式的印刷字形,這些字形歷經近代化的金屬雕鑄、照相打字,至今日仍然活躍於數位媒體的古典字形,包括宋體字形、明體字形,以及完成於清朝前期的軟筆系統之楷書字形。

除本篇作「」之外,預計以載體的演進順序,將陸續發表「甲骨文與墨書陶片」、「青銅(金文)」、「石刻文」、「竹簡、木牘與綿帛」、「」等五篇內容。


📜參考文獻


📚《古文書籍源流之美》目錄

  • 序 (本篇)
  • 甲骨文與墨書陶片 (待更新)
  • 青銅(金文) (待更新)
  • 石刻文 (待更新)
  • 竹簡、木牘與綿帛 (待更新)
  • 紙 (待更新)

讚賞公民養心書室策略聯盟

  • 文章內容,能對您有所啟發、感動或增加附加價值,請拍手、評論+讚賞公民!
  • 孤軍奮鬥,倒不如策略聯盟,若我有您想要的,來信結盟吧! 策略聯盟
  • 想要在生活中增添傳統工藝,手作的溫暖與感動嗎?加入【養心書室】來告訴我!

歡迎參訪並加入養心書室社團:

養心書室即是一個希望能讓社員在繁忙的工作以及壓力之餘,提供一個靜下心來藉由學習書法(Calligraphy)、書道(Shodo)、书法的過程中進而培養性情之處,欣賞並享受浸淫在毛筆的提、走、按過程中所交錯出來千變萬化的美。而練習書法的目的在於養心,是先透過靜心,淨心而後達到養心的境界。

我們還會新增傳統工藝,例如:裱褙、冊頁、線裝書、卷軸、染紙、拓印甚至篆刻等方面的內容,讓書法有更多的載體來呈現出文字藝術之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