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時的過客
17歲時的過客

時間飛逝,這段時間看了很多人很多事,心裡的人不多,但也包括一個忘不了的過客。

留學改變了我什麼 2/23.2024

現在是週五的晚上9點27分,想寫東西。

來英國四年了。回想起前三年的點點滴滴總讓我感到不可思議,也讓我流連忘返。記得第一年剛到英國是住在多人共用廚房個人衛浴的房型。那時只有普通的口說能力,透過幫一個中國室友翻譯sesame oil給俄羅斯同學和印度小哥,讓全宿舍的人都以為我英文很好,強行開始了我宿舍翻譯的工作,中國同學之後想與宿舍其他人溝通都會來找我。因為互動時間長跟同宿舍的俄羅斯小哥還有印度小哥成為了當時在英國最好的朋友(後面統稱190雙人組,兩個都超高🫠),同時也讓我在這年的英語水平飛速增長。看到這裡感覺生活要開始變精彩了吧,其實沒有。

那時的我沒有自信就是一個只知道學業,很搞不清楚如何生活也沒有想搞清楚的學生,有時找中國同學吃個飯,回宿舍再跟190雙人組玩玩吃雞。每天的生活基本就是學校和宿舍來回,當然沒東西吃了會去固定的一間超市(距離我家7分鐘路程的Tesco),買一些菜和冷凍綠咖哩飯。第一年出國的我對於物價還沒有太多的理解(儘管當時還沒有烏俄戰爭、新冠肺炎,通貨膨脹沒有現在這麼嚴重),記得當時候一個月只花500英鎊在伙食(不像現在是1000),覺得什麼都貴。現在回想那年的我,我自己都覺得生活簡單的可怕,怎麼有人可以做到一整年就只去三個地方。後來遇到疫情,gap一年,然後又讀了一年網課,簡簡單單、順順利利完成我前兩年的大學生活。

到了大三,算是改變我最多,也是我過得最充實的一年。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和一位支持台獨的大陸同學變得很好(在這裡就叫他Lemon吧,反正他去星巴克店員也都把他名字寫成檸檬)。他是一個思想很開放的人,讀社會學,立志要為社會發聲,會去支持蘇格蘭獨立的遊行喊口號的那種。他喜歡嘗試新事物,參加美式足球社、網球社和飛盤社等這種我們在亞洲幾乎接觸不到的社團活動。當然,我也被拉著每天不是練美式足球傳接就是一早被叫去打網球。 後來在一次台灣聚會認識了四個台灣人,加上我跟Lemon六個人,也組成了我們的吃飯群。吃飯群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社交聚會,與自己喜歡的一群人一起做一些事。我會希望每週找個時間一起聊天吃飯喝酒打麻將,但儘管過了一陣子了我始終感覺不到這個團體的凝聚力。有的人忙學業、有的人忙著談戀愛,也有人在思考對於友情的長期投資是否值得。直到畢業當然我跟大家感情是很好,但不是這個團的每個人都覺得其他人是自己不可少的朋友(我自己認為啦)。以上是社交部分,說說大三的學業部分。因為我是雙學位學生,到了大三我才第一次感受到選修課的快樂。我選擇了一些像是行為經濟、環境經濟這種比較好玩的課。行為經濟應該是我在整個學生時期從小到大我認為學過最有趣的課,告訴你人在交易時的想法,和一些其實大家可能都知道但是總是忽略或不會發現的人們在做消費時的心態和行為變化(這句話怎麼那麼長)。在這年不管是心態、社交和學業我都像換了一個人一樣。

之後就是現在的大四生活。因為我gap一年,我的所有朋友都比我早一年畢業。這年來到格拉斯哥是幾乎沒有朋友,有的也就是打球和一些之前朋友的朋友,一個能說內心話的都沒有(如果沒有大三的心態成長,大四的日子我或許會過得很痛苦)。我專注在課業,無聊時玩玩TFT,沒事就飛一趟阿姆找朋友或是當日來回去愛丁堡吃火鍋。如果說大三是我社交最頻繁的一年,那我在大四的社交不及大三的十分之一。我認為沒有不好,我變得更享受一個人的時間,除了論文和小組,給自己安排了看課外書、運動和寫日記等活動。我時常能更把心靜下來,也相信這是上帝為我安排的一門很重要課程。快要畢業了,算是幫自己這段旅程寫個紀錄。自己在外面生活這麼久有享受、有孤單,但更多的是有成長。很感謝這一路以來的遇到的人和事,相信會成為我人生中最難能可貴的一段回憶。

#四年來當然有很多沒有說到的細節,但這些是我在第一時間想到的回憶,或許也就是我最印象深刻和珍惜的回憶吧。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