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魚先生
弱魚先生

嗨!大家好,我是弱魚先生,大隻弱魚,在經過一場人生海灘的擱淺後,對生命及信仰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希望能藉著"安得力的人生教室"專題寫作,幫助自己和有緣的朋友們,一起活出快樂的人生,一定要加油喔!

你可能錯了;轉變不是必要,做好才是

你可能錯了!在你對自己說「我可能錯了」的時候,你真的具足了謙卑的智慧嗎?會不會你想要轉變的念頭,只是出於一時的激動,換一個方向去執著,難道就一定是對的嗎?或許,你需要的不是轉變,而是.........

    伊恩回家的時候,懷裡抱著一本書,他急著想跟爸爸分享讀了這本書的感想。

    這本書的書名是《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作者比約恩(BJORN NATTHIKO LINDEBLAD)曾是瑞典經濟學家、講師和企業界主管,他在書中用了一種極為細膩及深情的筆觸,深刻地描繪了自己是如何從企業主管轉變為森林僧人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在泰國叢林中所學到的生命智慧和人生體悟。

    伊恩對爸爸說:「爸,你知道嗎!看完了這本書之後,開啟了我不一樣的人生思維,引領我去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和滿足。原來,選擇走上一條與過往完全不同的生命道路,可以讓人從簡單而純粹的生活中體驗到內在靈性的成長,並重新省思自我價值觀和人生取向。」

    爸爸笑了笑,說:「哇噢!那真是太棒了!現在可以把你經過重新省思後的自我價值觀和人生取向說給我聽嗎?」

伊恩並没有直接講出答案,而是自顧自的翻開書本,朗讀了幾句寫在書裡的智慧名言:「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這是我的超能力。」

「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如此簡單、如此真實,又如此容易忘記。」

「少一點握拳,多一點鬆手。少一點控制,多一些信任。少點『我必須預先知道一切』,多一些『順應自然』。這會讓所有人受用不盡。」

「如果你不盲目地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如果你能全神貫注(而且心只在當下)、如果你的注意力不被拉走,就會發現一項基本的原則。也就是整個宇宙根據以下原則運行: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就會知道,你需要知道的事。」

「我們在安然無事中學習,在風暴時才會想起。」

    接著,伊恩又講了一個在書中提到的中國寓言故事:

    老農夫擁有一個兒子和一匹幫忙耕種的馬。有一天,馬跑走了,鄰居便說:「馬跑走了,你怎麼耕田?實在太不幸了!」

老農夫回答:「你說呢?」

過幾天,那匹馬回來了,還帶了兩匹野馬一起回來。

鄰居詫異的說:「昨天你連一匹牲口都沒有,今天倒有了三匹,你真幸運!」

老農夫回答:「你說呢?」

過一陣子,兒子為馴服那兩匹野馬摔斷了腿,鄰居又來表達關心:「你那唯一的兒子不能再幫你農作了,實在太不幸了!」

老農夫回答:「你說呢?」

不多久,朝庭為了與蒙古軍打戰,徵召所有適齡的男子入伍,老農夫的兒子剛巧腿斷了,故而不用上戰場,鄰居又反過來羡慕的說:「其中有許多人的兒子都不知道回不回的來!你真幸運,兒子還可以陪在身邊。」

老農夫回答:「你說呢?」

    伊恩啪的一聲將書本闔上:「哈哈!作者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成語故事給改版了,運用的還真是貼切啊!」

    爸爸從沙發椅上站了起來,然後對伊恩說:「你可能錯了!」

    伊恩不解爸爸說這句話的意思,立刻張大眼睛問說:「蛤!我哪裡錯了?」

爸爸解釋說:「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念頭,你要如何在安然無事中學習?又怎麼知道什麼該學習什麼不該學習?所以,不相信每一個念頭的『不相信』,指得是在尚未確定前的不隨便相信。倘若你確定了,你反而要順著那個念頭去學習,才有可能在風暴時用得上。不然我問你,比約恩從企業主管轉變成森林僧人,是不是先有了念頭,才有了後面的修行,假使他一開始就不相信,那他就不會走上這條轉變之路。」

「塞翁失馬的故事和比約恩提到的故事其實有些不一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結果不過是極少數的特例,僅能拿來安慰人,你不可以把它誤認為必然性。當老農夫面對鄰居針對同一件事情,無論是看為不幸或看為幸運的說法,他都只淡淡的回一句:『你說呢?』,這意味著,從頭到尾,不管發生了什麼事,在老農夫的心中都不存在幸或不幸的念頭,因此,他不會因失去而憂傷,也不會因獲得而喜悅,就只是順應自然的過日子罷了!要不是這樣,老農夫的處境其實並没有更好,當看為幸運的念頭過去之後,兒子斷腿無法幫忙農作的狀況已成事實,但田還是得耕,加上多出來的兩匹野馬須要多花心力照料飼養,老農夫只有比以前更累更辛苦,難怪他總是回鄰居說:『你說呢?』。經過我這麼一剖悉,是不是衝擊到了你原先的想法?」

「當比約恩說出『我可能錯了』的時候,顯示他開始對人生抱持著一種謙卑的態度,開始質疑金錢、地位和物質的意義,開始覺察到應該有一個更值得生命去追求的東西。然而,『可能』不表示絕對,也就是,當你說『我可能錯了』,其實也有可能是對的,只是你尚未確定而已,不代表你真的錯了。如果你本來是對的,就因為你接收到片面的訊息而產生可能錯了的想法,使你偏離了原來明明可以有所成就的軌道,那才是真的錯了。比約恩真正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凡事謙卑,惟有謙卑才能讓自己對事情的本質認識的更清楚,從而找到進退得宜的空間。」

「比約恩從企業主管轉變成森林僧人的這個過程,你必須很謹慎地去看待它。『僧』字是『人』與『曾』的組合,僧人的意思是,曾經是一個普通人,但如今正朝著不願再轉世為人的成佛路途前進。先是人,才有僧(修行),最後才能成佛。如果你連人都做不好,修行會好嗎?修行不好,能成就佛果嗎?比約恩就是因為他在前面把人該做的、該努力的都做到最好了,才會生出想要轉變的念頭,也才有機會突破意識上的限制,領悟更高的智慧。請問現在的你,是否把人該做的、該努力的都做到最好了呢?」

「好,我先講到這裡,請你再想一想,然後確定的告訴我,你現在的自我價值觀和人生取向是什麼?」

伊恩用手指敲打著書本,不禁陷入沉思,最後回答說:「爸,你說的對,我連看一本好書所產生的好念頭都可能錯了,便何況是在尚未十分確定前所認知的自我價值觀和人生取向,那不過是一時的心生嚮往,想要模仿他人的脚步罷了。不急,等我把做人該做的、該努力都做到最好了,我再告訴你答案。」

爸爸頓時眼眶泛淚的說:「當初你還在你媽肚子裡的時候,被醫生檢查出心臟異常,建議我們是否要考慮做流產手術,孩子再生就有,没必要冒風險,苦守著一個可能不健康的孩子。但我跟你媽從未動過要把你拿掉的念頭,完全不考慮決定是對或錯的問題,堅持一定要把你生下來。爸爸想對你說,把你養大,是我此生做得最好的一件事。」

你可能錯了!在你對自己說「我可能錯了」的時候,你真的具足了謙卑的智慧嗎?會不會你想要轉變的念頭,只是出於一時的激動,換一個方向去執著,難道就一定是對的嗎?或許,你需要的不是轉變,而是弄清楚如何先把你這個人給做好。

人生不在於要走哪一條路,明白的走、盡情的走、快樂的走,就是一條好路。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