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
M&N

自奉為世界公民,相信每一次寫作歷程都是和文字玩捉迷藏。 花十年做勻教育界所有持份角色,教育研究狂人。 #教育研究 #澳門教育 #cult文化 #美酒與生活

澳門教育321:計劃源起

第1️⃣篇:源起

頗長時間沒有發長文,是時間寫些「正經野」。

寫系列澳門教育文章的衝動源於早幾年前,不過一直沒時間付諸行動,如今總算整理好部分基本資料,可以開始陸續發表成果。

有關澳門教育的學術研究,早見於50年代,當時相對零碎;而踏入80、90年代進入高速成長期,理由許多,大環境改變、資源投放,與高等院校發展等,這方面有機會再詳談。而說到校際比較,則要追溯至千禧年後的各類專項評鑑,以及現在廣為人知的PISA、PIRLS


當然,國際評估嚴格來說是國與國、區域與區域間的比較,不應視為校際比較的工具,但事實情況,相信澳門教育界朋友心中自有答案。


澳門的學校以私校為主,因此,了解校際間的差異與轉變,可說是把握澳門教育發展第一道門;而相較其他地區,澳門也有著先天優勢,學校數較少,只要願意時間成本還是比較低。


現行關於澳門各校發展除了校園網站,只有官方非高等教育的統計數字,能用作比較的材料是少得可憐(不要問我為什麼覺得資料太少😂),合共只有六項:

(1)學生人數、(2)教師人數、(3)班數、(4)教育機構職員人次數、(5)師生比與(6)班師比。


資料雖少但也有其意義,但有趣的是,暫沒發現有人梳理自回歸以來,各校在這六項資料的變化,就連官方也未(或者說官網也找不到)。要知道一間學校的學生數佔比、教師佔比等,也可視為該校在澳門的影響程度。(註:天主教學校聯會網頁有對數字作整理,但也只是把政府資料作可視像化處理及作簡單比對,並未作詳細的分析)


那麼,接下來進入主題。


齋主花了不少時間重新整理與分析有關數字,發現能沿著「整體」與「校際比較」兩條主軸找出一些值得討論的地方。於是乎,有了以下構想:


「從現況、歷年追蹤,與個人評論進行分享,再附圖文並茂整理歷年數據與各校資訊,想來也不失為一件功德。」


分析資料雖然公開,但各校有不同想法,匿名處理還是比較穩妥,朋友若能在字裡行間找到線索,只能說利害。


FB圈中有不少教育界朋友,教授、中高層、前線等,如大家有意討論、甚是歡迎。畢竟,一項研究能完整在於多人協作。計劃目的也只有一項:梳理澳門教育的一些基本面貌。


長話短說,今日就到此擱筆,敬請留意。

[本文已同步刊登於個人Facebook]

圖片來源:拍攝自某校班房門


#澳門教育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