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宜
正宜

喜歡文字、思考、咖啡、旅行、電影⋯⋯

門—從不同的角度,讀到不同的故事

難民從自己的國家、原本的文化圈中離開,進入另外一個國家、另一個文化圈中生活,就像是殺死原本的自己,然後在另外一個國家裡重新被生出來一樣,一切都必須從零開始,甚至必須從最基本的生存開始。對自己身分認同的追尋,也必須從一無所有開始。

門,講的是難民的故事,是愛情的故事,也是時間的故事。門是一個入口,意味著我們從什麼地方而來,門也是出口,意味著我們將要到哪裡去。

仔細想想門常常從兩邊看會有截然不同的印象,從外面看見的門口,和從屋裡看時,雖然是同一個門,卻有截然不同的印象,就彷彿是同一個人的兩個身分,兩種印象。

當難民從自己的國家、原本的文化圈中離開,進入另外一個國家、另一個文化圈中生活,就像是殺死原本的自己,然後在另外一個國家裡重新被生出來一樣,一切都必須從零開始,甚至必須從最基本的生存開始。對自己身分認同的追尋,也必須從一無所有開始。

故事是一個尋常的男孩,向一個尋常的女孩搭訕開始。他們是平凡的人,過著普通的生活。但之後的發展之所以離開尋常,是因為他們身不由己地處於一個即將陷入戰亂的國家。

「尋常」原本就是一件珍貴的事物,也是脆弱的事物。

這個尋常的男孩感性、念舊、猶豫不決,這個尋常的女孩則叛逆、勇敢、理性獨立,兩個角色都與性別刻板印象不同,似乎在強調人物的主體性。電視上那些看似相同的面孔、相同的命運,其實都是一個一個不同的,無法取代的「人」。而無法只是從男孩、女孩、伊斯蘭教、阿拉伯裔、或是難民這些標籤去解讀或定義。

在身不由己的環境中,男孩與女孩仍然掌握著自身的主體性,並沒有成為受害者,因為他們仍然尋求「出路」,尋找那扇「門」。

“那陣子有個說法,形容這段旅程很像死,也宛如生。娜迪亞從走進那片黑,到奮力走出來的這段時間,只覺透不過氣,拼命掙扎,確實體驗了某種生命消逝之感。

離開也意味著無法擺脫的罪惡感:

“事情就是如此,我們遷徙的同時,也等於自生命中剷除我們拋下的人。”

有的人即使在自己的家中也像個異鄉人,有人即使漂泊四方也像在家。

離開家的兩個人,在異地開始走向不同的方向。薩伊德選擇透過父母傳承的宗教尋找自己的原鄉,越是在異地,越是堅持過著如同在家鄉的生活。娜迪雅則在離開的時候,就下定決心告別過去,兩個人雖然相愛,或者說渴望相愛,但卻因為這個核心的相異而注定漸行漸遠。

門一旦穿過就無法回頭。生命的本質即是如此,愛情是如此,時間也是如此。我們不斷拋下昨日才得以前進。這樣說來,每天早上,我們走出的家門,和我們走進的地方,已經是不同的場所、不同的「我」也說不定。

Exit West這個書名,是原鄉在東方的移民,在世界各地飄蕩的故事,對薩伊德來說,他永遠失去了家,只能在宗教儀式中尋找歸屬。對納迪雅來說,家就是「她自己」,而她也夠強悍,能夠在任何充滿敵意的環境生存。但這個故事不只是難民的故事,也是每個人的故事,那些生活在和平富裕環境的人們,同樣渴望出走,同樣在尋找「門」。那扇門會帶領他們尋找生命的出口,離開困住他們的階級、性別、年齡、或其他那些無可奈何的有限性。因為事實是我們無論在門的這邊擁有什麼,我們都渴望門另外一頭的事物。

如果在你的面前有ㄧ扇門,門的另一頭是未知的事物,你會選擇穿過它嗎?又或者我們身處的時間本身,就是一扇又一扇往而不返的門。正如作者在書中寫下的:「我們都是穿越時間的移民。」

門,講的是難民的故事,是愛情的故事,也是時間的故事。這三者的共同主題,就是「失落」。難民失落了家,愛情在時間中失落,有人失落了自己⋯⋯那麼,繼續前進是「找回」,還是「遺忘」的過程呢?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