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春江花月夜

這個題目很多人寫過,這首張若虛的詩,大概也有不少人聽過。

我讀到這首詩的時候,還是白紙人一個,除了課本上的選篇和試題中的模擬,可能從不知道,還有過唐詩這樣的東西。這不是誇張,而是記不大清楚的過往。除了八股什麽都不知道的考生,曾國藩曾認為這樣的人,除了應考,一無是處,若是考又沒考中,那一輩子也就荒廢掉了。

慶幸自己還是去讀了些書,雖然讀不大懂,但總是存了念頭,於是總有走上這條路的時候。

說起來,書的價值雖然有高低,又有名著和快餐書的區別,但自己對讀書的興趣,竟大都是從閒書上來,就算是名著,我也是從魯濱遜、基督山這樣的通俗作品上開始,慢慢懂得另一些更難懂的好書。

其實很像笑話,因為一段時間很餓且饞,所以看什麽,都喜歡裏面的食物描寫。比如魯濱遜的日常生活,我初讀的時候,就不覺得有什麽艱苦。至於一個人流落荒島,那也不錯啊,畢竟是個小孩子,就想擁有哆啦A夢里的秘密基地。所以,我看魯濱遜的故事,是不覺其苦,只覺其樂的。那些帶有濃厚宗教氣息的情節,我直到成年後,再次翻閲的時候,才發現這類內容篇幅之大。

讀閒書很容易讓人放鬆,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培養一個人閲讀習慣,最好的還是閒書。這樣入門,很容易把書當朋友,而且是那種讓人如沐春風的好朋友,不是等他上門,很是想起來,就去找他。

只是,讀書不能總停留在這裏,就像聽相聲,開始是去聽熱鬧,聽那些倫理哏哈哈大笑,不覺其流下。但聽得多了,翻來覆去的包袱手段,互相打來罵去的咯吱人,就讓人厭倦了,而對於演員們的本事,也就有了上下的評判。如此一步步深入,也就有了自己的主見,找到了樂趣的高低。

這倒不是說讀書有高低,好像讀莎士比亞,要高人一等,若是再背上一段暴風雨,就更讓人欽佩不已;而讀讀柳殘陽、雲中嶽,便是引車賣漿,下九流之徒。不是的,讀書這件事沒有高低,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從書中讀到了什麽。只要讀下去,總有一天,那些味道淡的書,會讓我們去尋找味道濃的書。而有一些書,則是可以反反覆覆閲讀,一生都喜愛不變的,那就是我們自己的名著。

但這需要時間,也需要經驗的累積。其實很容易明白,當一個作者要花自己一生去寫書,讀者卻最多花了幾十分之一去讀完它,那麽作者的時間都花到哪兒去了?我們的時間,又在這本作者的書中,得到了什麽樣的交換?

我們讀不懂,是真實的。有時候,即使找到一本有高妙註解的書,我們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了,卻並不懂。

《春江花月夜》在詩歌的研究史中,有着起起伏伏的命運,如今去看這首詩的時候,竟然對這位詩人,知之甚少,除了他的名字,我們也沒有什麽更確切的資料了。而這位詩人,自然不可能只寫了這麽一首,但從初唐到現在,卻再沒有找到另外一首。其他的詩,彷佛煙雲變幻,乍沒乍現,不管我們知道不知道,都一樣有自己的光彩。失望的不是詩人,是我們這樣的讀者。

讀這首詩的時候,正如上述,我還並不懂得這首詩,只是覺得詩句華麗精妙,便喜歡了。

至於詩歌寫了些什麽,卻并沒有深究,更沒有什麽反復涵詠了。

如今又讀了一回,也看了那些註釋,才發現自己根本不曾讀懂過,即使連它表面所寫的內容,此前也不過就知道了一個標題,可內裏要抒發的內容,是真沒讀懂啊。

讀書大概就是如此。讀過的未必讀懂,沒讀過,也未必沒有自己喜歡的。我們很少能達到讀完書的境界。也慶幸自己從未達到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