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2061年的看見

大概每個人一生,都能經歷一次唯一的事件。

人事上如此,天文也是如此。

哈雷彗星最近一次被我們看見,要在2061年的未來。

如果我們很難想象未來,不妨以這樣確定的錨點來作為開始的旗幟。也許,我們沒辦法擁有回到未來的未來,但總可以知道一再重復的過去,會如何重現。

一段收音機里的音樂,對于沒有收音機的年代,并不能進入想象的空間。

因此,對于某些人來說,他們的未來,其實是已經發生的過去。

時間本身就是一種設定,無生無死的黃金國,與其說是一種神話的建設,倒不如說是關于某種過去記憶的集體懷念。沒有人能夠逃離生死,但卻可以不考慮時間的約束。因為語言和思維之間,其實是曖昧游離的。我們并不能認為一種具體的音調聲響就必然和某種實體相聯系,這也是為什么,語言往往無法精準傳達思維。得意忘言,渡過了河,那船也就該舍下了。

桃花源記里的漁人,最終是又找到了自己的船,才離開了那夢幻的世界。

我們也是在一種聯系中,才無法擺脫關于世界的想象。

但哈雷彗星確實可以提供一種可能。

因為我們大部分人想看到它的出現,總要更努力地活下去才行。

那么,你在可能的空間中,會對誰說,到2061年提醒我去看一顆星星的再次來臨呢?

每一次看見都意味著我們下次不見,而下次不見的某顆星星,還是會回到地球。

到底是我們的存在決定了星星的意義,還是星星準時出現,才讓我們的時間有了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釋,但很顯然,并沒有太多人,會有耐心去理解另一個人的話語。這并不是一種高傲,更非毫不在意的冷漠。因為對于理解來說,其實意味著一種聯結,雙方同時注視著彼此,然后就在各自的解釋中,建構起與對方的關系。社會也只是這種關系的擴大和復雜化而已。

于是,當我們忽然在某一天,堅信自己的解釋,而不是按照多少大小高低來決定自己的意義,那么一切存在,都如同枷鎖,開始斷裂松解。

意義仍然存在,但于我已不相關。

2061年的看見,是誰來執行,可能再不重要。因為我們所看到的,只是那些會出現的一小部分。之所以我們會為它單獨設立一種未來,只是因為它的意義,在被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予以共謀。我們認同,于是他們重要。我們開始察覺到這種權力關系的存在,一切也就再無可能統一每個人的思維。

唯一的珍貴性被消解了。

我們的思維也就得到了釋放。

自由并不是沒有枷鎖,而是枷鎖的存在,已經找不到任何對立面。

一個不喜歡上學的孩子,也未必喜歡回家,于是他只好喜歡上了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那條路。

不愿長大的人,也未必就甘心做一個無知無識的孩子,自然,在成人和孩子之間,他最終選擇了那不是大人,又不是孩子的可能。

如果你能在2061年看見哈雷彗星,請不要忘記一個人曾經如此表述過自己。

而這種叮囑,也就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有了自由,包括我,也包括你。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