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可親之語

其實,我挺喜歡的一句話,大概就是「做人千萬別刻薄自己」。但我覺得懂得這句話的前提,是應明白這句話不是說讓人吃喝嫖賭,越是不讓做的,越去做。那是少年時該做的事,因為年少不怕失敗,在于人生還很漫長,不會因為我們少年時的一時迷失,就失去了繼續下去的斗志。不過,這句話也不絕對。畢竟,在少年郎的時候,就墮落不起,恐怕也不是沒有。據說,從深宮中長起來的小皇帝就是如此。太早便懂了男女之事,長大以后,要么暴戾粗暴,要么就此萎靡不振。所以,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越往后,子嗣越不行,傳著傳著,往往也就斷了本根。

所謂不刻薄,其實就是一種寬容,猶如春天的氣象。無所不載,無所不容,對待別人該如此,對待自己,更應如此。因為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人」,誰又是行家里手呢?就算有什么輪回,也早早就迷失了,今生還得全新來過。因此,想成為更好的自己,是很好的想法,但何謂更好?則不得不求之于內心。功名利祿,人人想要,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但在功名利祿之后,恐怕就必須面對自己的真實內心了。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如張愛玲所言:同學少年多不賤,又成名在早。但到了七老八十,人生暮年,別說名了,就算是利,也早已不是自己,都羨慕不來。這個時候,真要回想過去,恐怕心中耿耿難平的,已不是這次股票的錯失,那次升職的疏忽,而是在心中久久不能平息,從少年時就藏在心底的那種愿望。

從老到少,人人都是智者,可人總難以從頭來過。到了晚景西斜,真能抖擻精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實在少之又少。所以,年少時,才要冒險,才應不怕失敗。但到了一定時間,人又要不刻薄自己了。比如說,一個人過活的時候,自己給自己做飯,到底是愿意花費時間人力,來精心制作,還是就外賣餐廳的糊弄糊弄呢?我不說別人,我只是設想自己,恐怕還是會越簡單越好。

但有人如是說,做飯其實是用來消除寂寞的。越是用心,越是做得好吃,越是一種享受,會讓人生變得充實。

我從前沒聽過這樣的話,但現在聽到了,覺得很有道理。

所以說,和一位有經歷、心寬容的好朋友在一起,往往會得到不一樣的人生感受。

我想,在東晉時節,那些生活在《世說新語》中的古人,大概也是因為這樣的心情,才會聚在一起,說著玄而又玄的話吧。

面對山間落花,靜默是一種人生,對談也是一種人生。

對佳友,猶如飲醇酒,醉人而不覺,微醺如春風浩蕩,往往醒而後知。

《方丈記》語:法顯和尚去天竺多年,一日見到故鄉的扇子,便惹起離情別念,臥病在床,只想吃家鄉菜。有人就哂笑法顯,覺得他這樣多愁善感,太過脆弱,簡直讓外國人看了笑話。

有一位叫作弘融的僧人卻說:誠真性情也。

《方丈記》的作者深深贊同這句話,覺得前一個人言語內心都同流俗一般鄙陋不堪,唯有弘融所言,真是讓人可親可敬。

我也深深贊同這句話。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