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高處坐平處立寬處行

這是蔡瀾先生的老師寫給他的一副對聯。

我擇取了下聯中的九個字作為題目。

記得一位日本僧人請教自己的老師,自己在念佛的時候,總是困倦,該怎么辦才好。

老師說:不困的時候再念。

這樣的回答,似乎并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但總有一些話,在合適的機緣下,會讓人有忽然警醒的感覺。

人生多艱,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如何看待這些突如其來的或是日日煎熬的困境,是一門需要修行的學問。

能夠心平氣和,則一切自然如同風過山崗,月照大江。山崗一樣冷,大江一樣白,可這就是人生,而我們不過是人生中必然的一段經歷而已。

不能做到最好,但卻要能坐在高處。

其實就是在是是非非之中,有一種自己的心境。若將千萬日視為一瞬,則此一日的痛苦,實在輕如鴻毛。但這并不是說,我如此想,痛苦就由千鈞之重,化為鴻毛之輕。試想一下,如果眼前有一垂危的病人,我們這些健康人,站在旁邊說什么看開些、一切都是轉瞬即逝……則不被打的可能性,實在微乎其微。勸導他人,并不是這句話能做到的事情。正如我們偶然間聽到的一些警句,其實都是尋常話,如果我們不是身處其中,或是心中所思有所感觸,怎么能夠有黃粱一夢的感受呢?

所以,高處坐,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讓我們退一步,抽離開當下的困擾,有一種更坦然達觀的態度去看待這一切。

記得練武人中有一種說法,說真正高明的武者,并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而是從未身處險境。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這就是所謂平處立的一種解讀。

有所爭,必有所擾;有所思,必有所愁;有所得,必有所失。

人世間的事情,往往是我們打算在平處立,也就不會遇到能絆倒人的溝坎。所以困倦的時候,急什么呢?道理和修行,其實都沒有消失,只是我們將這種困倦視為「修行」之外的一件事罷了。

寬處行。

正如一些人常常憤憤反駁,「你以為我想這樣嗎?」

其實人生有時候真地會如此。我們之所以憂慮難安,正是因為我們所思所得都是憂慮而已。

而這種問題,要是想要得到答案,卻又往往并沒有答案。

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有等它自己不困。當我們真地想要轉身的時候,才會從那擠擠挨挨的門里走出,回到寬敞大道之上。

這也是為什么,人生的道理,大概歷代所說,都并沒有什么差異。如果我們眼睛再看得遠一些,其實別的文化,同樣也有相似的道理。人類的差異遠比相同少很多。

唯一可惜的是,我們最先看到的,卻只是這差異。

簡單來說,同時兄弟姐妹,相似度很高吧,但我們總能找到一絲絲不同,來作為自己分別的依據。

高處、平處、寬處,其實和低處、坎處、窄處,永遠都是在我們的世界里的,而且前者永遠比后者多。

我這不是說什么大道理,也不是要教導誰,正如那位僧人老師所言,一切或許就是這樣簡單,等我們自己明白了,也就到了心平氣和的時候。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