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xi_Li
Yunxi_Li

にほんごをべんきょうしています 作文は私と一緒に自分と真実に焦点を合わせます。寫作陪我聚焦自己和真實。 にっし。日誌Diary。 ちゅうごくにすんでいます。

(一般推薦)《正體》by染井爲人(有瀉底及其它小說相關)

重度比較了:葉真中顯《死亡護理師》(基本上還是沒有瀉底,笑)+宮部美雪《模仿犯》(有輕微【瀉底】)

【推薦部分】

我個人總體上還是投入進了這個故事,並且為它傳達的細膩情感所吸引。本作跨越了豐富的社會層面、職業身份,不過這些在本作前半部分寫得更扎實。之所以還是認為它值得推薦,可能是本作的情感關係很合我的胃口吧。

【以下是對本作和另一部作品的重度「踩踏」及「拉踩」】

儘管葉真中顯的《死亡護理師》強調悲劇與制度(我知道有真實的案件在真實的世界發生),選擇探討「殺人作為一種‘解決’」即照護制度的無力-殺老人,但是葉真中顯在這兩個端點之間只畫了一條直線,我認為是一種(怎麼說呢)壓倒性的寫法,沒有活力,筆可以自己按部就班地寫下去。我不是很喜歡這樣的「小說」。

能見諸報端、上電視新聞的殺人案,一般具有不同尋常的特徵比如受害者眾多、手法殘忍、真凶撲朔迷離或者具有引發人們強烈探索興趣的作案動機等等。除了「常見」的官方新聞通報、更快餐化的網路油管個人up主,在電視節目方面,會寫請嘉賓對談這種形式,像是專業人士、相關人員或者普羅大眾的代表來作出分析、表達態度立場,這類情節篇幅均不多。

宮部美雪的超長篇巨著《模仿犯》是大為不同的,當然它體量大、主角多而且主角之一就是寫「報告文學」的,新聞媒體也是重要的推理主線,《模仿犯》的電視節目部分非常有看點,小說特別指出電視節目邀請的嘉賓身份比如有的是一些演員——重點是:訪談對話真的是有「語言/思想的自我生產」能力的(就算現實和小說都是台本,也是吊打其它小說里新聞訪談台本的台本,笑),你一言我一語都是互有啓發、逐步遞進的,節目隨著案件的發展或者事態的變化進行更新和延伸(不是真凶和警方對峙的那種「明面」上的戰役類型哦),其豐富性和深度不是靠個別人士竭力思索、號召某種深刻的社會良心來完成,而是將諸多立場的大眾觀念全帶了進來,可以說宮部美雪通過電視節目對話把案件相關的所有枝杈都寫盡了(但也可能是把一切觀點重復照搬到了電視節目這個「小說」里的「現實」的「舞台」上面,因為《模仿犯》這個體量可以說有拖沓的毛病、加之沒有精妙燒腦高級的敘事節奏?所以才著重在電視節目上發力?)。稍微【瀉底】的話,一方面,《模仿犯》結局和新聞節目的呈現有很強的相關性;另一方面,正是電視節目部分的多種多樣,這樣的重視,結局能與新聞節目摩擦出戲劇火花也是應當的(蓋然性?)。

相比之下《死亡護理師》和《正體》這兩本小說,不論「節目」內外,小說全是黑白分化,我對霓虹國的電視訪談歷史完全不瞭解,既然是「社會派」,把現實在那裡再多展開一下、把人家放在一個再高一點的位置不行嗎?這兩部小說算是那種通過批判媒體來批判大眾、將新聞節目作為服務於某種工具宗旨的一個翹板的常見典型吧,如果說電視節目/新聞媒體就是整部小說的縮影,就是這樣子了,沒有辦法,那我個人會覺得有點遺憾。

【瀉底】【本作的「推理」】

這本小說其實沒有推理的部分(?!)。《死亡護理師》雖然有一個敘詭,但這就是推理小說的底線了嗎?無論如何有個推理的東西,但是也就只有這一個東西了,我覺得有點讓讀者為難喔。

我期待的一種推理是:當兩條平行線逐漸改變角度,讓它們去相交,在即將相交的那個點要停下,或者說把交點擦掉,只留下相交的趨勢,最後的交點是模糊的。就是說直到小說的最後,讀者都不確定他到底是真凶還是無辜之人,這種很難寫(出彩)。閱讀有限,我也暫時沒想起來其它推理大作(有時是「部分過程」,想不清楚了,反正的確有寫出這種「結局」的同等功力,像《消失的13級台階》隨著主角推凶的過程就挺厲害的)。題內先這樣,題外推薦美劇《先見之明(O.A.)》,清新、真女主、懸疑。

本作和《死亡護理師》在受害者的身份(選擇)和動機方面——作為推理的元素也好、空間也好、活力也好——基本上都捨棄掉了,似乎有點釜底抽薪的頹敗。

【其它】

本作是有點「硬剛」警察/暴力(中性)機關的意思,還是沒真往那方面寫,我倒也不因此懷疑文藝作品的獨立性,可能就是作者暫時想不出來可以咋寫。小說里已經反復講說真實案件的發生就是有公檢法作祟——記得出現了」共犯「一詞(中譯本),是個有蠻多學術支撐的刑法術語,我覺得這個評價蠻直接的。打算接下來讀橫山秀夫,看怎麼寫警察的。

從情感上去共情一個角色,「和人親近」、「和人建立關係」,這樣的「人生」挺感人的,又將其往社會的一面去拉,可惜拉得差強人意吧。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