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月光
深邃月光

每日持續往從心所欲的富足生活前進中!

蒙格之道—原來投資的成功秘訣是?暨紀念文

賺錢獲利本是一件好事,需要經由不斷的釐清自己的信念,讓自己能夠更全心全力的投入,而不是一邊說自己很需要錢,卻一邊嫌棄透過投資獲利都是不對的。要去了解自己執著的點是在哪裡?以投資的角度而言,透過談判協商來取得更好的機會,就是創造雙贏的結果,這就是一件好事。

在寫這一篇文章的過程中,蒙格在2023年11月28日去世,差一點就可以活到100歲。不過,相信對蒙格而言,這並不是一件特別值得追求的事,雖然慶祝百歲的活動都已經在籌備中。因為他已在如每日期刊股東會不只一次的提到,自己沒有幾年可以活了,這是從人類的平均壽命數據所得到的客觀結論,因此每一次的對外公開發表談話,對於蒙格及各位股東和粉絲而言,都是一次寶貴的機會。

        說蒙格是一位投資人,是不夠精準的,因為他和巴菲特都會介入公司的經營面,雖然取得經營權後會下放權力,給看重的人才去經營,但卻要面對許多公司營收和轉型的難題。如何讓公司生存下去?在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這當然是難題,而且也非短時間內就能解決的,所以在對外發表談話時,有一部分就是專門來讚賞公司員工及領導階層,以及對股東的信心喊話。老王賣瓜,自賣自誇。跨讚自家的公司有多好多好,這就是一種行銷手段,也是商人必備的技能。當股東對這家公司有信心時,自然就會放心的把資金繼續投入,而不會亂賣股票,讓公司市值大幅下跌。而參與股東會的人員,也都抱持著參加一次就少一次的心態,也會詢問有關人生哲理或是推薦書單的看法。

蒙格也知道,隨著年紀的增長,大家並不願意跟他交換靈魂,即使那樣可以立即獲得海量的財富,但也會離死亡非常近。而他所能提供給大家的,正是他豐富無比的投資經驗與人生歷練。月光也十分敬佩蒙格,以超過九十歲的高齡,還能持續為這個社會做出貢獻。不然他也可以完全放手不問世事,可以過著十分優渥的老年生活,何必要那麼辛苦呢?他將延遲享受的精髓發揮到極致,直到最後都住在先前買來的老房子裡,並沒有換成豪華的大房子,即使他可以輕易的做到。或許就是這樣儉樸的風格,讓眾多投資人們對他及巴菲特擁有莫大的信心。的確,如果可以延遲享受到自己去世後,那自然是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成為有錢人的,因為只賺不花啊!

        固然,如何把賺來的錢好好的花掉,這個概念也有許多專家在推廣,認為不花錢就無法好好體會人生,例如去旅行增廣見聞就需要相當的旅費,不要對自己過於苛刻,這樣的觀點自有其道理。因此,每個人可以依照自己的價值觀去調整自己的支出,到底如何花錢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每個人的答案不盡相同。相對於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蒙格之道有更多的蒙格對外的演說內容,聽其說話風格與內容,更能感受到其個人魅力所在。他的說話風格趨近於有話直說,不怕得罪人。或許是因為有這樣的風格,所以造就了他獨特的投資方式。月光認為,對於蒙格談話的內容,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重點:

1鼓勵各家公司的股東

2對於投資的認錯

3對於年紀增長的看法

4對於投資的熱情

        若說學習複雜無比的投資過程是一件困難的事,所以需要眾多精英前仆後繼的去投入,以求發掘更多好的投資機會。好的,既然知道投資需要很聰明的頭腦加上持續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那頭腦平凡又不能有大量時間投入的一般人,應該做出如何的決策呢?投資指數型ETF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例如0050或是006208等,投資在台灣前五十大公司的ETF,而且在這樣的風氣盛行起來後,因為大家定期定額的投入,反倒是造成一股力量,不會那麼受到外資的進出而大受影響。

而蒙格認為,指數型投資是那些不懂投資的人才會去選擇的投資策略。因為不懂投資,所以選擇分散以避開風險,而對於他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好的作法。必須要集中投資在幾檔好的標的上,這樣才有可能大幅獲利,獲取可觀的財富,所以耐心的等待投資機會到來是必須的。換言之,以蒙格的思考角度來看,集中投資才有可能獲取高額利潤,但他也並不反對指數型投資的可行性,也不認為指數型投資會因為佔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那麼快就無效化。

        月光的解讀是,這代表兩者是可以併行的,以指數型投資作為核心持股,保本;以看好的個股作為為衛星持股,增快獲利速度。對於像蒙格這種高手而言,去魚很多的地方釣魚,能夠更快的捕獲很多的魚。而這個魚很多的地方,代表釣魚的人比較少,才有可能釣上很多的魚。這樣說來,要獲得高報酬,就是要透過仔細的研究,然後耐心的等待出手時機再一舉買入。這就是高手的作法,這需要能夠在能力圈內仔細研究,才能尋得最好的投資機會。月光認為,對於一般散戶而言,還是先從熟悉ETF的成分股開始。因為即使被編入成分股,也不代表該個股就一飛沖天,可以一直往上漲。

被選中的個股,就只是投信按照ETF的選股標準所篩出來的一時之選而已。而因為ETF的規模日漸擴大,等於是把涓涓細流集合起來,成為一股龐大的水流,縱然外資大賣台股,也不會忽然造成台股暴跌,反而還保有上漲的空間。這樣的拉鋸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等同是投信變得更強大些,不會那麼容易被外資所扳倒。

       除了這些之外,月光想要談談的還是對於投資的熱情。固然,只要能持續獲利的方法都可說是好方法,沒有什麼一定要如何如何才行。而從蒙格的談話內容中,可以得知他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有這自己的一套標準,也不用說一定要獲得所有人的認可才行。而他對於投資的部分,仍是在持續尋找可以投資的標的,縱然投資機會越來越不好找,也一樣有機率會承受失敗的結果,但正如他所言,知道如何會失敗,就能避開這些不可行的路,自然就可提升成功機率。以前他對於高科技股避之唯恐不及,因為他不了解科技股的內容。現在一把年紀了,卻能勇於擁抱科技股,投資蘋果及電動車類股,相信這些高科技會為人類帶來更美好的將來,也有助於環保。

這種持續在尋找投資標的的作法,在月光一開始看來,就是十分麻煩的事,因為要一直找那得要多累啊?都超過一般退休年紀了,不能饒了自己交給後續的接班人去做嗎?但後來漸漸的領悟到,尋找投資標的就跟每日需要做運動一樣,就是一種對自己的要求。這跟從村上春樹堅持跑步與寫作中,所悟出的道理是一樣的。是啊,如果不是熱愛投資,為何可以堅持那麼久呢?如果不喜歡投資,那就會把前來參與股東會的股東視為是妖魔鬼怪,是故意來刁難自己,而不會認為那就是一場粉絲見面會,目的就是跟大家分享投資心得,有什麼值得推薦的書,要給初出社會的年輕人有什麼建議,或者是否認為孩子該不該儘早學投資發表意見等等。

        如果對於投資沒有熱愛,那這些都是會苦差事,一般的股東會主席可能心裡會想説:

公司都賺那麼多錢了,意見還那麼多做什麼?

有信心就繼續持有,沒信心就感快賣一賣,反正還有那麼多投資標的可以去持有。

        所以說,蒙格等於是實際的演繹了:如果把投資當作是一輩子的志業,那會是什麼樣的情況?這道理就跟如果男人或女人一輩子單身的話,會是什麼情況,關於這一點,可以從跟拍到你家這個節目,從日本人的現狀來窺知一二。固然,這些都只是少數個案的觀察,說不上是什麼定論。但蒙格對於投資的熱愛,的確能夠確實的讓月光能夠感受到。如果只是一般的投資人,就是把閒錢投入指數型ETF,也不用特別去研究投資標的,就慢慢享受複利的驚人效果就好。投資只是一部分,完全不用帶感情的。

        當然,月光的意思不是說要像是跟投資標的談戀愛似的,一旦買入就要緊抱不放,不能變心。而是想要強調對於研究投資標的的過程,必須懷抱著好奇心與熱情,獲利固然是必須的,但除此之外,也能認同或是敬佩投資標的內容的企業或是組合,他們的確是有在讓人類變得越來越好,而不是僅是想要賺快錢,不管他人死活。沒錯,企業的成立目的就是為了獲利,要一邊獲利並繳稅還要顧慮其他,這並不容易做到。但正是因為不容易做到,才要挑選這樣有韌性的企業去投資,而不會是隨波逐流,看什麼賺錢就一窩蜂轉型去做,毫不考慮屬性到底適不適合,如此只會加速公司的衰敗。

因此,持續研究投資標的,雖然要符合數據觀察和其他整體的評估,但如果能從中找到樂趣,一樣是一件可以持續去做的事。說起蒙格的本業是律師,是被巴菲特邀請來參與投資事業的。而他當時本身有八位子女要養,顧及到光靠律師收入可能無法給予子女們良好的成長環境,所以才轉行改投資。這樣說來,蒙格也說不上是天生就對投資有熱情,至少跟巴菲特比起來,他的起步要晚的多。不過,對於這兩位天才而言,其實要轉做什麼事都是可以獲得一定成就的。況且這兩位天才還一直努力不懈,超越了退休年紀也沒有停下腳步,所累積的成就當然更加驚人。

        換言之,無論是從幾歲開始來研究投資,都不嫌晚,台灣也有幾位投資專家是從四十歲甚至五十歲以後才開始學投資的,也都能有所成。因此,從擁有巨大成就與財富的蒙格身上,就能夠體會到,投資一定有著自己所還未能體悟到的樂趣,不會僅有單純的錢錢錢。賺錢獲利本是一件好事,需要經由不斷的釐清自己的信念,讓自己能夠更全心全力的投入,而不是一邊說自己很需要錢,卻一邊嫌棄透過投資獲利都是不對的。要去了解自己執著的點是在哪裡?以投資的角度而言,透過談判協商來取得更好的機會,就是創造雙贏的結果,這就是一件好事。

        取得一塊土地,然後透過建設為新成屋讓需要的人買入,並期待隨著時間過去增值,這也是一件好事。讓地主和建商以及購買房屋的所有權人都能因此獲利,這樣的大方向也是好的。如果因為房價太高或是有種種弊端等事由而全盤否定這樣的大方向,也就失去了讓各方有獲利的機會,這也未必就是大家想要看到的結果。

        另外,就是從蒙格提到一開始波克夏是如何從三間瀕危的企業中重組並站起來後,並獲得了一些好的投資機會,因為成長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企業。固然好的投資機會越來越少,這是相比於波克夏剛剛成立之初所處的投資環境而言,這也是很常見的一種帶有感嘆的說法。就像存股方程式版主在臉書上貼文內容所言,大意如下:有的讀者會認為版主是因為在當初投資時運氣好,切入時機對了,所以現在才擁有這樣的投資報酬率。而版主認為,這樣的說法,即使再經過十年來看現在,一樣是不會變的。換言之,這樣的說法就一直在執著於以前很容易,現在很困難。

        例如以前的物價很便宜,現在的物價高漲;以前找工作容易,現在很困難不好找。月光的看法是,如果是確認對的事情,就一直重複去做,總會累積一定的成果出來的,像是版主持續存股有了豐碩的成果可以展現出來;像是熱愛教學的陳重銘老師,也都在幾個月前佈局好一些投資標的,等到上漲時就可以拿來當活教材,表示自己眼光獨到。而月光雖然沒有過人的投資功力,卻也明白這樣的道理。因此在方格子上持續發表文章超過一千兩百篇,這樣的數字雖不能說很多,但也不是他人可以短時間內就可以從無到有趕上的。所以說,投資和寫作都要靠時間慢慢累積,才能有所成就。

再來要談談關於低競爭性的思維,低競爭會被認為是競爭力低的同義詞,代表著缺乏足夠競爭力,沒有寬廣又深的護城河,無法跟該行業領先者做競爭。但反過來想,為何要重追求高競爭性?競爭越激烈不是越容易敗下陣來嗎?光從機率來看,既然成功機率不高,為何要拼命往裡鑽呢?例如全世界最聰明的金融人才都要往華爾街去,最聰明的工程師的都要往想要矽谷去。那去不了的人就不能活了嗎?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如果這條路行不通,那是不是還有別條路可以走?所謂的熱門行業或是職缺,就會是唯一的選擇嗎?或許還可以加上一點什麼,以增加自己的優勢。

        這也呼應了蒙格所倡導的多元思維模型,要適當的解決一件事,可能要不只用上一個學科的知識;同樣的,要爭取一個職位,也不只要用上一門專業技能。這樣去思考,就會發現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可以去嘗試。在學習其他思維模型的過程中,或許會發現如何增加自己優勢的解方。另外,月光想要表達的是,專書還是有其絕對的必要性。當然可以透過看影片或是看較短的文章來增加自己的知識,但那些都是相對零碎的。而專書則是有系統的將相關主題整合起來,然後完整的呈現在讀者面前。這一本蒙格之道雖然跟之前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一樣,都是很厚的書,但慢慢的讀下去,就能逐漸領悟到蒙格的演說,背後是代表著什麼樣的含義。

        正如蒙格常說的,他喜歡跟古聖先賢做交流,而且方法很簡單,只要把名人傳記的書籍打開來就可以了。從他們的人生智慧中,可以自由自在的思考,能夠為自己的思維模型做何種改進與增長。月光相信,這也是人工智能所學不來的,一個個豐富且真實無比的人生,有高峰有低谷,直到生命盡頭的那一天。月光覺得,如果僅是想要快速得知賺大錢的方式,或是三言兩語把人生智慧濃縮出來,這就是沒能好好活用這本書了。開卷有益,如果是能閱讀含金量高的書籍,那投報率當然是更高了,推薦給各位閱讀這本書,也不過是第二本,就能從中了解投資的熱情所在,相當值回票價的!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