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fwind
leafwind

在日軟體工程師|不務正業|碎念個人意見|聯絡我:https://linktr.ee/leafwind

我根本無法想像 Google 搜尋引擎可能會沒落...嗎?

我們現在賴以維生的 Google 搜尋引擎,正是網際網路中心化的濫觴。Matters 呢?是不是有機會成為「平台合作社」的角色?
標題的梗來自於死神 BLEACH

其實我們經歷過沒有 Google 的年代

有一個故事可以描述大約 2000 年(天啊)的時候資訊是怎麼收集的:

那是我的國中時期,學校有個網頁設計比賽,必須要選定一個主題去建立一個網站,有的班級做「成員介紹」(對,就是把班上每個人的個資告訴全世界,但那時候覺得很酷);有的班級做比較知性的題目,像我們做的是歷史古蹟介紹。

你可能無法想像做這個東西的理由,畢竟現在如果要找歷史古蹟介紹,第一個想法就是上 wiki 或是 Google Map 搜尋街景跟評論,你很難做得比他們好,即使是某個地點的專家,頂多也就是替某個地點勘誤,不可能比它們完整了。

而當年的背景是,Google 1998 才剛成立,搜尋引擎還在百家爭鳴(至少台灣是)的年代,有蕃薯藤、Openfind、蓋世等等。

身為一個從小就有資訊焦慮的技術宅,當時中二(雙關)的我,對於自己熟稔搜尋引擎的程度蠻有自信的,其中我最喜歡 Openfind,但老實說各個搜尋引擎都有長處,沒有什麼資訊是只用一個搜尋引擎就能找到的。

回到網頁設計比賽,撇開技術面不談,我們要做的事情概念上就是「想盡辦法嘗試各種搜尋引擎與關鍵字的組合,將歷史古蹟的資料抄到自己架設的網站上」

在當年,因為沒有一個服務可以把大部分公開的資訊收集下來讓你搜尋,並且相關性排序也做得不好,常常要往後翻好幾頁才會挖到寶,更不要說個人化推薦了,因此這種「搜尋、整理資料」的功力是非常有價值的。

如果 Google 再晚幾年出現,或許就會有種職業叫做「資料搜尋整理師」出現,然後很快地被 Google 取代而失業。

在那個年代,雖然仍然有搜尋引擎引導我們點擊與閱覽,但並不像現在,所有人都在討好演算法,Youtube 說你黃標你就得改變創作模式、FB 降你流量你就必須付錢。

那是一個短暫卻美好的時期,雖然科技不比現在進步:平台不懂你的喜好、能處理的資訊量比現在小很多、也無法推測、記錄、分析你的行為,但卻比現在更接近網路之父 - Tim Berners-Lee 想像的去中心化世界。


從大平台壟斷到平台合作社

在未來,平台合作社的精神會更受到重視,分眾,甚至分治的平台會越來越多。

跟 YouTube 一樣大的影音平台、跟 Facebook 一樣大的社群平台都可能很難出現第二個,但是我想像會出現很多小平台,它們各自的性質都不相同,也擁有一群自己的住民。

但是這件事情要發生,首先必須打破大者恆大的循環,將大平台「裂解」回網路當年被創造出來最原始的形式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真的會發生在網路媒體嗎?

可能你不相信,也很難想像,不過我認為目前的趨勢已經讓很多人感到膩了,從商業角度來看,雖然接下來是印尼、印度等等人口紅利為主的戰爭,但在成熟的市場中,大平台也到了一個飽和的階段,勢必要尋找新的出路。

但這條路還非常困難,只是我的私心這樣希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