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enTaylor
LaurenTaylor

信仰是思考的起点

都市人群的精神狀態

如果不高興,可以讀讀西美爾,對現代社會的分析極有洞見

西美尔在其著作中揭示了货币机制对都市精神状况的影响。他将其比作“桥”,形象地指出了货币作为一种有效利益媒介的本质。货币一方面使得都市中的人们更为自由,“为个性留有最大程度的余地”;另一方面使人们更为关注“纯粹数量的价值”,使得理性和实用主义在都市人的生活中占有更大的比重。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理性和实用主义正是都市存在的前提。都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有机体,如果“在诺言和服务中没有最严格的准时性,甚至整个社会结构都将崩碎为无法解决的混乱”。都市容纳了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包含无数利益关系,这些异质性的组成置于一个共同体中,必然以实用和理性为重,具有摆脱人格色彩的倾向,并进而发展出疏离、冷漠的精神状态。生活在都市中的人,“甚至经常不能清晰地知道多年来一直是我们邻居的那些人”,西美尔用“含蓄”一词形容这种都市的邻里关系,这种关系包含轻度反感、相互疏远和一点排斥。他将这种“分离关系”总结为“大都市生活的基本社会化形式之一”。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人们正是在这种疏离的关系中获得了空前的自由。都市似乎赋予了人们追求个性的自由。

货币本身不具有任何个性。它让都市成为一个匿名社会,无数匿名现代人的生存高度依赖着受金钱驱使的关系,离开他们便无法生存。比起传统的社会形态,都市中的人们对供货商的依赖大得多,对每一个确定的人的依赖小得多。而无数供求关系的实质不过是一堆数字,这便使都市中产生一种强大的个人主义

基于匿名的供求关系也使得人们对他人的个性采取一种无差异的态度。所谓“个性”的特质都可以解构为一串数量关系的累积。“只有个别的,才是高贵的”,而货币这种中介消弭了所有的独特性。拿餐馆举例,今天一个餐馆的好不在于它有很好的口碑,多么独特的菜品,而是在评价软件上被打了多少分,分数才是直接触及消费者的变量。如果一家高分餐馆倒闭了,我们有很多其他同样高分的餐馆可以选择,在分数这种计量价值中,餐馆独特的品质价值被忽视了。受到计量价值这种显而易见的评判方式的影响,人们的心智也日益麻木迟钝

经济活动的对象有许多不能用货币体现的方面。通过货币这种比较方式,人们总是认为自己能轻易找到等价物,总是在等价物的寻找过程中,这也造成了精神上的疑虑、不安与不满。在这种比较方式中,人们同“事物中无法通过货币形式表达的特别意义遗憾地擦肩而过了”

基于货币机制的逻辑不仅植根于经济领域,更蔓延到都市人的社交网络中。人们会基于“人脉资源”的考量,选择是否与对方做朋友,这种考虑甚至会影响到伴侣的选择。即对方是否在其“职业的延长线”上,从更大的层面来说,对方是否在其“阶级跃升的阶梯”上。在这种清晰的考量下,感情的本质被遗忘了:它应当基于纯粹愉悦的交流,而不是沦为货币机制的衍生。

因此,在自由与自我实现的驱动下,都市人反而以“千篇一律”的面目出现。都市生活不乏间歇性的刺激,但人们却周期性地陷入沉闷无聊的感受中,“所有的操劳最终无价值可言”。他们在社会全面货币化的进程中,把自己也活成了货币的模样。个性和情感都需要经过打磨才能具有光亮的质感,而不是通过货币式的堆积,也不是通过复制实现规模上的扩大所能抵达的。因此,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在货币进入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却在无可避免地接近一个越来越贫乏的时代

西美尔指出了一个对现代人可能并无根本解决方案的问题,同时也做了一些提醒,让都市的精神症候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货币只是一种纯粹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目标不能为手段所遮蔽。”不仅货币是手段,已经上升为现代人信仰的“自由”“平等”都不过是通向最终目的的“桥”。同时,我们也应尽量“恢复对事物与众不同和别具一格的魅力的细腻感受”,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真正的个性与情感,抵御时代疏离乏味的精神症候。

(本文的分析基於西美爾的《金錢、性別、現代生活風格》)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