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武术俱乐部
她们的武术俱乐部

一本女性主义文艺独立读物。 分享女性共创的电影、文学、社会评论,挖掘历史与文化中被遮蔽的女性群体表达与体验,在批判中激发生命力与创造力。

不做女神,做妇女

在女性呼吁不要再用“女神节”代替“妇女节”的当下,很多商家和媒体仍然热衷于使用这样的称呼。把“妇女”们奉为“女神”,创造层出不穷的“女神节”修辞,无非是为了将琳琅满目的商品推向“女神”面前,将它们鼓吹为堆砌“女神”踏向力量、美丽、智慧神殿的金砖玉石。问题是,拥有“女神”的甜蜜称谓,女性就真的“自我赋权”了吗?

在女性呼吁不要再用“女神节”代替“妇女节”的当下,很多商家和媒体仍然热衷于使用这样的称呼。把“妇女”们奉为“女神”,创造层出不穷的“女神节”修辞,无非是为了将琳琅满目的商品推向“女神”面前,将它们鼓吹为堆砌“女神”踏向力量、美丽、智慧神殿的金砖玉石。问题是,拥有“女神”的甜蜜称谓,女性就真的“自我赋权”了吗?

消费主义的逻辑暗示,只要借助强大的消费能力,女性就能成为拥有自决力和影响力的“女神”。在商家制造出的充满粉红泡泡的“女神”甜蜜幻梦中,女人们“主动”囤积着充斥着各种象征符号的商品,也在不知不觉间瘫软着身躯坠入了“拥有购买力=掌握自己生活的权力”极乐陷阱。“女神”的谄媚吹捧正拖拽着女性将主流的“凝视”扭曲为所谓的“美丽自由”——当你被他们高高举起,立成一座华美虚空的“缪斯”神像,举目望去皆是“幸福”,便也忘记了“妇女”的称谓,忘记了真正的自由原本是朝向外界、朝向社会的不公开战和争夺的勇气。

法国纪录片《反叛缪斯》是对于七十年代女性运动风潮的切片记录,片名正是女主角之一德菲因·塞里格的经历——拥有灿烂星途美艳女星决定不要再做“缪斯”。德菲因在采访中袒露,自己年轻时曾说“女性最重要的工作是取悦他人”,她那时只知道女人成功的唯一标准和路径是被人喜爱。五六十年代,她曾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缪斯”:在特吕弗、布努艾尔、阿伦·雷乃等大师的镜头下,她或是游走在巴洛克戏院之中的神秘女人,或是风韵犹存、金发碧眼的中产阶级贵妇,或是裹在绮丽华服里,珠宝与春光俱明媚的仙母。1968年五月风暴对德菲因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带给她的不是戏剧或电影摄影,而是女权主义。德菲因明白了为何她无法接受电影和戏剧里的一些东西,从此选择了反叛之路。打破陈规,德菲因买下法国第二台手持摄像机,走上街头,走向从未在镜头前开口表达自己的普通妇女,成为导演,成为坚定的女权主义者。

法国纪录片《反叛缪斯》

在妇女节的今天,作为女权主义者,我们在此呼吁,拒绝成为被父权与资本物欲化、庸俗化、娱乐化、性化的“女神”。我们不是谁的“缪斯”,也不是谁的“女神”,我们的名字是“妇女”!“妇女”!“妇女”!“妇女”!“妇女”!

“妇女”,这一振聋发聩的称谓,是呐喊“面包加玫瑰”的“妇女”;是痛斥“肩斯责任,又岂终日困守香闺步不出者所能胜任也”的“妇女”;是宣扬“保护童工孕妇、革除童养媳、革除多妻制,禁止蓄奴纳妾,废除娼妓制度”“争取妇女解放”等口号的“妇女”;是曾经一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妇女”;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妇女”;是“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的“妇女”;是永远忠于自己、自由无畏的“妇女”。

“姐妹呦!亲爱的妇女们!

坚强起来吧,

惯走黑路的人,不必害怕危险,

大路的前面就是火一般的光明。”

  历史上争取权利的中国妇女们 

最后,再次祝大家国际妇女节快乐!


Kongfu Girls是全网首个专注于服务女性影迷与艺术爱好者的文化社群。基于对当下流行影视作品的批评,我们致力于同女性观众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能抵御银幕歧视、纠正文化偏⻅的评价体系。

我们提供去中心化的讨论平台,组织写作活动和电子读物,以提高女性影人及其作品的可⻅度、提升女性在 评论界的话语权和参与度。我们鼓励女性发表自己的声音,分享真实的遭遇,在这里找到情感的共同体。我们要让被动的观看转化为主动的创造。我们要让女性与生俱来的勇气成为立场,要让行动与变革的信心诉诸文字。因为,每位女性读者和观众都是改善我们文化环境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公众号:Kongfu Girls
微博:她们的武术俱乐部
合作邮箱:kongfugirls@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