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話很多
Jennifer話很多

書外的文學是生活 narratives-of-daily.ghost.io

地下文選 | 寫景徵文結案 + NFT共創徵圖、徵文

地下文學 -《後綴》副刊 #4 :讀郭強生《尋琴者》、賴香吟《白色畫像》有感,與結案寫景徵文。最後,歡迎6/30前參與最新舉辦的NFT共創活動!
謝乾爹贊助!本期《地下》內容如下,
- 感謝參與寫景徵文!
- 讀書有感
- NFT共同創作活動
credit: @liihsu

📒感謝參與寫景徵文!

這次參與的市民都好厲害😍

三位市民以時間推進。

  • @edwardeedee 從日到夜,寫出阿布扎比大清真寺的變化與包容,文字極具魅力。
  • @xianlaiyiju 從爬千靈山的契機說起,我們隨著圖與文,一步步爬上景區,一步步下山,行文時而幽默,時而史地,像跟著風趣且博學的導遊。
  • @於琛琛也是捲以往倫比尼(Lumbini)的路程開始,說到韓國寺院的歷史、對倫比尼的印象與佛陀的出生,感慨世事難料。

一位市民以空間推進。

  • @由羽禾 從農禪寺外圍說起,漫步到寺的核心。農禪寺拍得真美!

最後,是我私心喜愛的散文,@煮雪的人 ZhuxueDeren.eth 嵐山一遊,感慨物是人非之時,我們是該接受當下,還是緬懷過去。

以上文章感謝乾爹贊助,已各別支持166 Like。如果喜歡,請在原文章留言給作者喔!

疫情前丨大清真寺的日與夜- edwardeedee (@edwardtwng)

秋坡-千灵山-石厂环穿- xianlaiyiju (@likehai20048)

Lumbini|悉達多出生地的安靜和荒謬- 於琛琛也是捲(@Rollopinion)

禪靜入人心-農禪寺- 由羽禾(@yuyuhe2021)

散文/嵯峨野的異世界- 煮雪的人ZhuxueDeren.eth (@zhuxue_deren) 


📒讀書有感

班雅明在評普魯斯特時,用了一個很美的比喻:普魯斯特在編織自己對從前的回憶。古羅馬人稱織物為text,也是文本的意思。班雅明進而對比普魯斯特的書寫與潘妮洛普的織物。老公奧德賽被漂亮女人騙去特洛伊打仗,潘妮洛普獨守空閨20年,面對眾多追求者,她想出推延戰術,說替公公織壽衣,早上織物,晚上拆線,永遠織不完,等丈夫回來。(這守貞故事如此荒謬,Margaret Atwood忍不住改寫)普魯斯特不一樣,他是在晚上無人時書寫(織物),企圖捕捉夢裡浮現的遺忘片段,白天忙於世事,不停的遺忘(拆線)。

前個週日,我在古亭附近的咖啡廳一口氣讀完《尋琴者》。讀到最後四分之一,太想知道結局,怕同行的男友催促,拼了命的追趕,上一次讀書這麼急,是吳爾芙的《燈塔行》。剛好郭強生的後記也提到吳爾芙。書裡的主角,調音師,本來心如止水,直到與林桑相遇,相識,到成為生意夥伴(或是夥伴),過程他開始回憶,我們讀出他放不下國小老師——邱老師的期待,放不下對鋼琴啟蒙——鋼琴家的情感,啊,原來遺忘不是放下,人或許不真得是遺忘,而是不願意想起,和解的路原來這麼長,長到調音師從台灣飛到紐約,從紐約市中心到邊陲的鋼琴工廠,他失控用鐵鎚砸向廢棄的鋼琴時,我們才從林桑口中知道他的名字,小說再沒幾頁就見底。

吳爾芙出版《燈塔行》時45歲,母親在她13歲時去世。我忘了在哪裡讀到,吳爾芙年幼時,小說的核心故事就在她腦中,我猜想,是不是這些年她一直想寫,但下不了手?直到兩倍的年歲過去,生命開始的十幾年都忘透了,才下筆。郭強生出版《尋琴者》時56歲,21歲就在文壇發光的他,是不是也在近2倍的年歲後,終能遺忘肩負的期待,交織夢想、人生與回憶,寫出小說美的巔峰?

個人回憶之難,群體回憶之難。終於要讀完黃崇凱的《文藝春秋》。它是一本技巧課本,在敘事、口吻、拼貼和史料的挑選上,無可挑惕,在這些技巧之下,是對台灣群體回憶的想像,從監視聶華苓的情治人員,到鍾理和在中國的親戚,到用狄克森片語勾勒的柯旗化,這樣的寫法,不熟悉台灣文學史的我也能讀出樂趣。然而,知道台灣的藝文史能幹嘛呢?群體回憶的意義何在?從日治時期讀到現在,我沒有頭緒。或許,就跟專案出錯,大家會去翻會議記錄一般,我們的認同被迫曖昧,所以求助於歷史,如同日治時期的糞寫實主義論戰(1940年年代),到鄉土文學論戰(1970年代),背後累積的時代情感與困惑。

《文藝春秋》在每個時代畫出最美的一幅畫,賴香吟則畫出主角後的眾生。她在《白色畫像》的後記寫道:「若被繪畫者沒有明顯色彩,亦未蒙受大難,只是白茫茫底色裡知覺有限、作為有限,平庸活過一生……這樣的他/她,有必要畫嗎?」她把歷史消化後,寄居於眾生,輕描淡寫生命之重,個人回憶與群體回憶於是一起難了。由於欠缺白色恐怖的相關知識,線上聽朱宥勳講賴香吟對時代下筆多精準(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辦得講座)。他說,筆下的人物真實的令他懷疑有其人。

第一篇短篇〈清治先生〉中,賴香吟寫到味道。一是雪裡紅這道菜,清治先生跟太太猜不透這道菜哪來的紅,問了學校的外省人老羅後,才知道中國北邊下雪時,苦菜長得紫紅紫紅,確實是雪裡紅,這道菜來台灣後改用芥菜,又台灣幾乎沒下雪,當然不知哪來的紅。二是清治太太家族聚會時,建成阿舅與清治先生在院子聊天,阿舅說吃到妹妹(也就是太太)的米粉炒時,快要哭出來:「佮阮阿娘煮的,一模一樣,唉,我這个憨妹仔......」小說對媽媽甚少著墨,我們只能從幽微的線索推敲,清治先生是戒嚴時期,學校中有如秘密警察的老師,而建成阿舅該是不信任政府,才私下問清治先生政府有沒有做票。最有趣的是那個「憨」,與清治先生聽完後的反應,先是一愣,才會意過來:難道媽媽是因為二二八那樣的政治迫害才去世的嗎?朱宥勳說小說沒給線索。

我想起林文月的一篇散文〈蘿蔔糕〉。她憶起小時後,一家人遷移不定,在上海過年時不吃寧波年糕,在東京過年時不吃鏡餅,都吃媽媽的故鄉菜——台式蘿蔔糕。直到她成家,經丈夫口述,習得丈夫家鄉味,潮州式蘿蔔糕,更得兒女喜愛,遂混合母家與夫家的做法,「在年節慶日重複母親往昔的動作,於那動作情景間,回憶某種溫馨難忘的滋味。」


📒NFT共同創作活動

讀書有感,想以「味覺」與「嗅覺」為題,徵圖與徵文,共創NFT。

圖只要與「味覺」「嗅覺」相關即可,沒有其他限制,歡迎天馬行空。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留言發問喔!我會把問題彙整,放在置頂留言一併回覆,感謝❤️

參與活動前,

☑️以「味覺」或「嗅覺」為題,天馬行空,準備好文字或圖片。

參與活動時,

☑️6/30前,在馬特市發文,並使用標籤「地下文學 -《後綴》副刊」,標籤為繁體字,前無#號。

參與者會拿到,

☑️職女將主觀配對圖與文,並發文結案報告。

☑️按結案報告鑄成一或數個NFT。

☑️參與者在結案報告下留言錢包住址,將收到所有活動鑄造的NFT。

請注意📢

🔶活動分別徵文與徵圖,如果您圖文一起投稿,實際鑄造可能會圖文分家。

🔶職女主觀配對將無法確保您喜歡對應或一同排列的圖或文,在意者請斟酌參與。

🔶如有冒犯及污辱性質的行為、言論、暗示、文字、圖示,會私訊通知您無法參與此活動。

🔶NFT形式請參考本文。實際鑄造方法視當下而定。

🔶經提醒,這次活動與@Esther美樂舉辦的社區活動相似,已徵求本人同意。


❤關於《地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地下文學

Jennifer話很多

來自馬來西亞、中國、台灣的安叄、 Chin、 Jennifer、寧想白、Shawn,在Matters相遇,受《後綴》假掰文青誌啟發,期待能在地下文學寫出更自信的作品,與更多讀者見面。 🌿 https://mirror.xyz/undlit.eth 🌿

057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