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塵
古塵

讀雨居書房主人|我把自己剖開,掏出記憶與影子,雕刻成雨季,語落成詩。【2022.04.07從Matters畢業,不再更新。留下12個月的寫作記錄之後,離開。】

電影評析:從《寂寞大師》的一幅肖像畫看藝術家的神祕心靈

賈科梅蒂在畫中的世界追求著什麼?什麼才是他心目中的「完成品」?他渴望「完成」心底想像的那幅完美的畫作嗎?恐怕,他是生活在恐懼完美之中吧!若是他畫出了讓自己覺得滿意且完美的畫作,那麼,賈科梅蒂這個人往後還有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嗎?
預告片
前言:主題的意義

  《寂寞大師》(Final Portrait),2018年上映,內容對於藝術大師——阿爾伯托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的繪畫生活與自我對話有著深刻的描寫。原文的主題是「最後的肖像」,指的是情節的敘事主軸都是以一幅肖像畫為核心,在一幅肖像畫的繪製過程中,對於一名藝術家(賈科梅蒂)的生活方式與繪畫態度有深刻的了解與思考。翻譯名稱為「寂寞大師」,則是直接將故事內涵的主題凸顯出來,將「寂寞」定調為藝術家(賈科梅蒂)的人生意識的詮釋。

藝術家往往對自我要求十分嚴厲,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害怕完美

  賈科梅蒂是一名生活隨興,卻又時時刻刻顯露出某些固執與不安情緒的藝術創作者。他的個性相當情緒化,並且十分自私,他的細膩只用於畫布裡的世界。他時常不滿意自己,甚至過往賣出或展示的繪圖,在他眼中都是「未完成的」。

  賈科梅蒂在畫中的世界追求著什麼?什麼才是他心目中的「完成品」?他渴望「完成」心底想像的那幅完美的畫作嗎?恐怕,他是生活在恐懼完美之中吧!若是他畫出了讓自己覺得滿意且完美的畫作,那麼,賈科梅蒂這個人往後還有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嗎?或許,他對於「寂寞」並不那麼擔心,對於「孤獨」也並非如此看重,而是對於「結束」這種概念像是一根纏繞於脖子的繩索,使他感覺到不安,並且對於自己感到失望,因為,他必須活在「追求」的意識裡頭。由此可知,賈科梅蒂選擇的是最艱辛的藝術創作,像是卡繆的「薛西弗斯」論述——在絕望中充實且幸福。

「觀看的方式」是賈科梅蒂最獨具特色的魅力

   在《寂寞大師》中最吸引我的畫面是賈科梅蒂的「畫室」(工作室)。裏頭陳列許多雕塑的作品,看起來都差不多,卻是各自有各自的生命力。賈科梅蒂的作品,無論繪畫或雕塑,都是色調沉重且單一,帶有很粗曠的味道,而且嚴肅。「不完美的」雕塑與構圖,讓閱讀者自行開發想像的空間與潛力,使得作品本身看似缺憾的存在,轉變為進入藝術視野的管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肖像畫模特兒的態度,也暗示了畫布(或畫作)回饋給創作者的意義。模特兒與創作者的互動,就像是在畫室裡,繪圖者與畫布之間的關係與對話,是相互存在的陪伴,也是相互探詢的生活意識。與其說賈科梅蒂創造的是物象的詮釋與結構,不如說是賈科梅蒂觀察抽象的自我表現與解構人類普世存在的結果。

結語:你無法體會藝術家的自我世界,至少,你能從作品中觀察到世界的另一角度的美學

  普遍來說,藝術家有著細膩的心思與觀察,往往與常人的視野格格不入。藝術家對於生活自有一套解讀的方式,不了解的人稱為瘋狂,明白的人稱為自私。賈科梅蒂的生活態度是散慢且自我的,唯有在進行藝術創作時,才有專注的表現,或許,你無法體會藝術家的自我世界,至少,你能從作品中觀察到世界的另一角度的詮釋。就《寂寞大師》的演繹來說,賈科梅蒂還算挺正常的,對照一般人,他只是多了一些固執與嚴厲,相較於其他藝術家的瘋狂行徑(自殺、自殘等),他的憂鬱像是小日子裡的感冒。


2021.05.13(初稿,讀雨居書房)
2021.05.13(首發,方格子)
2021.09.08(分享,Matters)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