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民鏈
香港公民鏈

香港社會運動與科技

當極權遇上互聯網

中國夢

有幾多人能夠一天不開 E-mail 、Facebook 、Instagram、WhatsApp 或其他社交平台?它們都是生活一部分,你我都離不開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中各種科網平台帶給我們的便利,它們什至是一種文化,如果你說你不會上網,你就像異國來的人一樣,人們都會好奇你在那邊是怎樣生活的。

互聯網上人人平等?

互聯網上的虛擬世界及身分已經和現實世界不可分割,但在網上你可跳出了物理界限及文化差異,任何人好像都是對等的,因為除了開發者之外任何人都沒有特權,你在玩 Facebook 就是要分享或比讚;你在玩 Twitter 就是要發帖或 retweet,這些行為都是被設計好的,就算你是美國總統在 Twitter 上都是只可發一個 280 個字元以內帖文,如果你對某平台有不滿你最多只能夠聯絡客服比些意見或批評一下,就你的意見跟進與否都是那平台的自由,或者你可以關掉你的 Facebook 帳戶,刪去手機上 APP,藉此表達不滿,但世界還是在轉,無數的獨有內容都只在 Facebook 上分享,有些還只能在 APP 上才可開啟,最後成了對自己的不便,就像如你想針對壟斷而罷用八達通一樣,最後你發現大部分停車場都不可能再進入。

總而言之,在使用者角度是眾生平等,但你與平台之間卻存在極端的不對等,你能叫 Facebook 不要再出賣你的個人資料嗎?你能叫 Apple 不要再偷聽你的對話嗎?雖有些地方如歐盟已有法例來保障網路使用者的個人私隱,但 Facebook 也相應地修改了自己的服務條款,從而避開私隱法對他們的影響。

互聯網是極權統治者的利器

所謂極權統治就是不可能同時存在不同政見的人,所有在主調以外的聲音都會被冠上異見人士、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等惡名,任何媒體上的資訊都要經過國安審視,言論自由完全地受到打壓,當這延伸到網路上時,在監控來說上相比起實體世界更容易整治,加上互聯網的互動性,令每個人的發言都成為政權的口舌,沒有人想成為眾矢之的而不肯說出不同的想法,所有網路平台都是政治機器,都配備高度的自我審查,互聯網年代令極權管治更得心應手。

中國的「社會評級制度」

沒有互聯網把數據高度整合就沒可能有中國的「社會評級制度」,在中國政府大力的推波助瀾下,科網公司急速成長,支付系統領先全球,在社會各層面中全面採納,真正體現了「無現金城市」,由金融投資到街上行乞都能以手機支付,但中國政府志不在推動科技創新,而是背後所產生的大數據及民眾的數碼足跡,因內地平台都以實名制來登記帳戶,有著統一的用戶身份認證,有助於各平台之間的數據整合,從消費到借貸、從交租到買樓無不記錄在案,從這些生活細項中給予評分,捐獻的是良好市民,應記一分,有借無還的是不講信用,扣減一分。

當管治者利用科技,把政治高度的融合在民眾生活中,就像一把無形的鎖,限制是人民的多樣性,從而鼓勵單一跟隨社會模範。

科網龍頭的運作方式

Google,Facebook,Amazon 等科網公司都是以「Winner takes all」存在於不同市場領域中,當你要用搜尋引擎你必然會選 Google 除非你是在搜尋內地網站而需要用上百度,Google 要說是搜尋器的老大哥是無可置疑,但如要你說出誰是老二,你可能需要思索一下,這說明為什麼早它幾年創辦的 Yahoo 現在的市值連 Google 的十分一都沒有,在市場佔有率達 90% 的情況下,另外幾家競爭對手都望塵莫及,所以在這個模式當中,如你想在未有 winner 的市場中大展拳腳,你得要用壓倒性的資金慢慢吞噬其他競者,就像香港的外賣 APP 和網購平台,未有一個明顯跑出,但它們的共通點都是「蝕住做」,直到對手至死方休。

結合科技的極權管治是什麼體驗?

當極權加上科技就是前所未有的高效管治,極權統治本身就非常高效,所有政策都是為追求一個理想目標,人民的福祉是非常的次要,令全國的人力物力都可充分被運用,但要鞏固這個龐大統治機器,就要打壓異見及削減人民的自省能力,好讓每口齒輪都向著正確方向轉動,那正是現在無孔不入的科技網路大派用場。

那這種超高效權治是為了追求什麼宏大的夢想呢?中國近年提倡的「中國夢」就是打著復興中華民族,說白一點就是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中國從改革開放起就選定了一架跑車和一條通向建構世界強國的快速公路,但說回頭,選擇民主自由之路同樣是可通往同一目標,但那架車會是一輛舒適的房車,乘客在過程是很享受,但急燥的司機就就很不是味兒。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