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軒 Sampson Wong
黃宇軒 Sampson Wong

《城市散步學:以香港作為起點》及《香港散步學》兩本書的作者。香港城市研究者、藝術家、作家,地理系博士,現為中文大學城市研究講師。曾共同創立「懷疑人生就去散步」影像計劃。 IG: sampson_wong fb page: sampsonwonghk

散步去吃飯:大家有沒有吃過廿蚊扒?

我對鐵板餐有很深的情意結,除了因為兒時跟大家一樣,都會喜歡那些老牌餐廳和快餐店的鐵板扒餐,我特別深的記憶是,中七那年,時時在中央圖書館溫習到晚上,跟同學行去銅鑼灣吃的「廿蚊扒」。有段時間,銅鑼灣幾家茶餐廳連住開在渣甸街,競爭非常激烈,晚市時,它們都在力sell鐵板餐,標榜20元就可吃到一份,我和同學就開始叫它們作「廿蚊扒」。

原文刊載於黃宇軒IG

【鐵板記憶】之前寫過,很喜歡中環「康樂大廈」,不只它的外型,還有由它延展出來的天橋、通道、水池、廣場等的設計。有時我會特意「在名建築裡吃晚餐」,去這座大廈地庫近年開的新型food court逗留。

本身已經會去那兒,得知原本主力做火鍋的「珍姐」要去那food court做鐵板餐後,一直非常想去試試,到最近終於去得到。

我對鐵板餐有很深的情意結,除了因為兒時跟大家一樣,都會喜歡那些老牌餐廳和快餐店的鐵板扒餐,我特別深的記憶是,中七那年,時時在中央圖書館溫習到晚上,跟同學行去銅鑼灣吃的「廿蚊扒」。

有段時間,銅鑼灣幾家茶餐廳連住開在渣甸街,競爭非常激烈,晚市時,它們都在力sell鐵板餐,標榜20元就可吃到一份,我和同學就開始叫它們作「廿蚊扒」。

那時味道是其次,最重要是儀式感,原本放在碟上的,放到燒熱的鐵板上,這樣有點「複雜」的菜式,竟可在最「頹」的茶記吃到,還要比其他炒飯小菜便宜,多吃幾次,就有了情意結。

可能那陣子吃多了,也可能因為鐵板餐連住公開試的記憶,後來一直就沒怎麼再多吃鐵板餐。「珍姐」這次「香港菜認真做」,把三大塊剛剛好medium的封門柳放到鐵板上,勾起了我記憶深處最矛盾又最美好的、飲食與空間的記憶:

那是人生壓力最大的時刻,預備公開試往往3pm下課就立刻衝到圖書館溫書至9pm,鐵板餐於是偶爾成了少年時「飲食減壓」的初代記憶,也成了我最難忘的銅鑼灣味覺記憶之一。

在快餐店,它不會問你要牛扒幾成熟,老牌餐廳和茶記問了之後都是well done的,我一直覺得這件事很有趣。「珍姐」的,火喉極好,一切都精緻美味,會令我好想再去,但同時也讓我好想找天去茶記重遇舊日的味道。

非廣告,非邀請,這是我自發寫的城市空間與飲食系列, #散步去吃飯

另,那兒(Basehall)是「變種的food court」,我很喜歡觀察和使用food court這種飲食空間,但今次不是專門談這個,下次再找機會談。

大家有無食過廿蚊扒?


黃宇軒IG
黃宇軒F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