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瑜九清
策瑜九清

坐标加拿大, 80后末尾, 自由主义, 宅

學會"課題分離": 被討厭的勇氣

基本上, 一切人際關係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

這幾天在讀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自由作家古賀史見合著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以一個迷茫而自卑的青年與哲人之間的對話和爭論展開, 引入了一系列不同于弗洛伊德心理學的阿德勒心理學的理論. 其實這本書的一些部分我並不是很認同, 也有很多地方有"灌雞湯"之感, 不過也還是有很喜歡的point, 簡單整理記錄下.

作者認爲, 生活中的煩惱與幸福感皆來自于人際關係, 很多東西表面上看來是自己的問題, 其實都不可避免要涉及到人際關係, 因爲在這個社會, 哪怕你選擇做一個常年宅居在家不出門的人, 很多無意識的人際交往也是無可避免的. 最理想的狀態是什麽呢? 就是一方面我們可以充分實現真正的自由, 而另一方面我們又可以在共同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要實現精神上的自由, 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課題分離", 即認清哪些是自己的課題而哪些是他人的課題. 我們的人生行爲和選擇是我們自己的課題, 而他人對我們的感受和評價就是他人的課題了, 我們不應該也不需要爲了迎合別人或者獲得別人的認可而活. 說回書的標題"被討厭的勇氣", 我們也必須明白, 別人是否認可你或是否喜歡你是別人的課題, 你不應該有我做了什麽別人就應該認可我或喜歡我的想法, 而這往往是各種煩惱的來源之一. "基本上, 一切人際關係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

書裏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點是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我們常常喜歡跟別人比較, 當比別人優勝時感到沾沾自喜, 當比別人落後時感到自卑. 我們也總喜歡跟人爭論, 抱持著"我是正確的他是錯誤的"想要説服或者駁倒對方. 這些念頭和行爲的源頭都是因爲我們潛意識裏把所有人都當成了"敵手"而不是"夥伴", 或者說我們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成是縱向的有高低之分而非橫向的平等相處. 基於這樣的思維模式, 我們就會時刻想著如何佔據優勢或者說"尋求優越感", 這樣的人生必然是不快樂也不自由的. "競爭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此. 即便不是敗者,即便一直立於不敗之地, 處於競爭之中的人也會一刻不得安心, 不想成為敗者. 而為了不成為敗者就必須一直獲勝, 不能相信他人. 之所以有很多人雖然取得了社會性的成功, 但卻感覺不到幸福, 就是因為他們活在競爭之中. 因為他們眼中的世界是敵人遍布的危險所在."

書裏的很多道理其實並不複雜, 不過放到現實生活中又是另一回事了. 比如作者說的你的未來不是因爲過去的經歷而是你對待過去經歷的態度, 哪裏有那麽輕鬆呢. 不過至少先學著接納自己吧, 包括不被別人認同甚至被別人討厭的自己. 我給你推薦一些心得, 這是我的課題, 而你是否認同或接受, 那是你的課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