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崑.Paulos
李建崑.Paulos

原籍台灣新北市,曾任大學教師。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熱情,甚願與時俱進、謙卑領受。唐代文學曾是個人教研專業,目前仍以閱讀、寫作為生活重心。曠觀寰宇、體驗生命、反思世道、散發正能量,將所思所感、發而為文,是最大的喜悦。拙作有幸得到文友青睞,感到榮幸!敬請多加瀏覽、批評、贊助、指教。

謝永茂博士《蘭芳共和國史》讀後

#蘭芳共和國

前言

2012年9月初至2013年2月底,我曾應聘赴香港珠海學院文史研究所擔任客座教授,那是一段非常愉快的學術之旅。期間知悉香港學界泰斗羅香林教授(1906--1978)於1969年起曾擔任香港珠海學院文學院院長及中國文史研究所創立所長。我在研究生階段就拜讀過羅教授的《唐代文化史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印行,1967)及《顏師古年譜》(長沙:商務印書館印行,1941),撰寫博士論文時,也參考過羅教授〈唐釋大顛考〉、〈唐人鬥雞戲考〉,於是對於羅教授就更為景仰了。

我結束香港珠海學院的課程後返回台中,繼續在東海大學的常態教學研究工作。曾有一段時間,打算系統閱讀羅香林教授的著作,看看能否撰寫一篇論文探索羅教授在唐代研究領域的成就與貢獻。在查索資料的時候,發現東海圖書館典藏羅教授的著作非常之週全,整整41筆資料,幾乎涵括羅教授所有著述。心中為之大喜,但也很快發現羅教授學問之淵博,其研究跨越度極大。舉凡唐代文化、百越文化、客家史、景教、佛教研究、東南亞史、中印交通史、香港史、孫中山史料等等都有著作;僅就唐代研究而言,其展開的面向也相當廣闊,絕非一篇論文所能盡。

在拜讀羅教授著作時,也曾在東海大學圖書館檢索到《羅芳伯所建婆羅洲坤甸蘭芳大總制考》(長沙:商務印書館印行,1950)、《西婆羅洲、羅芳伯等所建共和國考》(香港九龍:中國學社印行,民1961)兩筆資料,但前者已僅存目錄,後者則仍在館中可以查閱。我雖對於羅芳伯建立的「蘭芳公司」及有組織、有土地、有國民的「蘭芳共和國」感到既陌生又好奇,但並未挪出時間去深入探究。

今年中秋節前,突然收到謝永茂博士致贈新作《蘭芳共和國史》(2021.10世界客屬總會出版),挑起這段記憶,使我感到特別高興!我與謝永茂博士介乎師友之間,他雖尊稱我為師,其實我並未對他傳授過任何課程,我視之為學界好友;不僅因為同在中部任教、也因他組織中華嘉應學會,曾邀請我入會。教學之餘,經常利用臉書、即時通訊作為工具,往來連繫頻繁。在出版本書之前,曾拜讀過永茂的博士論文:《清末民初紀遊詩研究》,對其研究取向、獨到見地,印象仍然十分深刻。

永茂的《蘭芳共和國史》是截至目前為止,研究羅芳伯及蘭芳共和國最新、也最完整的著作!全書篇幅近250頁,雖然對我來說內容都是陌生的,但因著有這麼一段因緣,使我讀來感到特別興味盎然! 

本書內容要旨與寫作成就

(1).所謂「蘭芳共和國」是存在於西元1777年(清乾隆42年)至西元1884年(清光緒10年)的一個共和國組織,建國者是來自中國廣東嘉應州的客家人羅芳伯(1738年-1795年),國土範圍在今西婆羅洲(西加里曼丹)。西婆羅洲山區盛產金礦、錫、銀等貴金屬,也是金剛石(鑽石)產地。自15世紀就吸引不少掏金客前來開墾。

羅芳伯先是在坤甸成立「蘭芳公司」,西元1777年羅芳伯又將「公司」改為「共和國」,但向清朝稱臣時仍使用「蘭芳公司」。東萬律也成為共和國首府。有學者稱,蘭芳共和國是一個「開礦的移民社群組織,無異於會館、公所。」但是荷蘭人卻首先將這個體制定位為民主獨立的小型共和國,荷蘭人稱「蘭芳公司」為「蘭芳共和國」

西元1884年蘭芳共和國被荷屬東印度政府滅亡,立國時間前後107年。由於蘭芳共和國採行的首長是「大總制」,而非帝王制,國家領導人稱之為「大唐總長」歷經12任。建國之初,華籍國民四萬餘人,其後加上歸順之土著,約有國民二十餘萬人。蘭芳共和國之興起與滅亡,正當大清王朝中葉政局動盪之時,導致蘭芳共和國之國史為之闕如,于右任有詩云:「不信青春換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壬子元日二首〉),這正是永茂發奮著述的原始動機。

(2).本書詳述了「蘭芳公司」肇建之經過,我們看到羅芳伯的智慧、見識與膽勇。他行番邦,結蘭會,以武力取得山心金湖,作為立足之基地。最後將山心金湖改名為蘭芳公司(取義《易經》:「兄弟同心,其臭如蘭。」)然後擴大領地,成立自治組織,統一治理。隨著規模日益宏大,於是蘭芳共和國在羅芳伯抵達西婆羅洲五年後,正式成立。接著永茂詳述蘭芳共和國經歷的六大戰役,及蘭芳共和國實際控制的海港,縣邑、及海岸地區。

國土既定,接著是設定政府組織。永茂詳述了蘭芳共和國的司法部門、稅務部門。也對國防、經濟、財政、教育、中央官制、地方建制。甚至國旗與官員服裝,都有著墨。

蘭芳共和國的人物傳記部分,永茂首先詳述羅芳伯的行誼,然後分成「自主時期」的大唐總長、「半屬地時期」的大唐總長、「國之將滅時期」的大唐總長,一共11位,分章分節予以詳述。這些人物的資料都得之不易,永茂苦心孤詣,蒐羅得十分詳盡。

(3)在全書後半,永茂詳述了蘭芳公司與現代意義下商業公司的異同、也詳述蘭芳公司與天地會的關係主權國家與蘭芳共和國的性質差別。基本上,永茂並不同意大陸學者以「坤甸王」稱呼羅芳伯,認為蘭芳共和國的領導人採公民選舉,連荷蘭、英國學者都視之為共和國,以「共和國」名之,並無不宜。這些都是永茂回應學界對於蘭芳共和國的性質所提出的討論,深具學術意義。

最後,永茂還針對﹝蘭芳共和國流通的錢幣﹞、﹝吳元盛稱王於戴燕﹞提出討論。我們從永茂的討論中得知:當時西婆羅洲24家華人公司當中,有四家曾發行硬幣,大半極粗劣,然而蘭芳共和國並未發行自己的貨幣,此與當代許多國家如東帝汶、厄瓜多、薩爾瓦多、馬紹爾群島並未發行專屬貨幣,如出一轍;有無發行貨幣與國家主權地位並無關連。至於﹝吳元盛稱王於戴燕﹞一節,存留不少寶貴史料,如《吳氏族譜手抄本》之取得,都是重要的發現。

拜讀本書的粗淺感想

初淺地拜讀永茂的大著《蘭芳共和國史》,有幾點感想。

首先,永茂在〈後記〉提到此書之發想始於2007年,當時永茂還在香港攻讀博士學位;是由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蕭國健教授啟蒙的。歷經12年堅定不移地收集資料、田野調查、訪談耆老,直至2019年6月方才完成初稿。這種硬頸精神,令人感到非常敬佩。

其次,永茂本其旅行家的特殊稟賦與旅遊專業,曾隻身前往新加坡、印尼坤甸、東萬律、雅加達等地實地訪查,得到大量的圖版、相片資料,都是親訪親自拍攝。永茂不僅實地驗證文本資料所述的地理與環境,也因這樣的行動,每每都有新發現,實踐了史家不可少的現地訪查功夫。

再次,永茂也與當今極少數研究有成的海外學者接觸、切磋,不僅使本書的寫作得到同儕的認識、讚許與指教,更增添全書資料之完善。這種實事求是精神,是非常值得讚賞的!在此要恭喜好友謝永茂博士,出版大著《蘭芳共和國史》,終於彌補了蘭芳共和國的闕史,實在功不可沒。(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