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崑.Paulos
李建崑.Paulos

原籍台灣新北市,曾任大學教師。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熱情,甚願與時俱進、謙卑領受。唐代文學曾是個人教研專業,目前仍以閱讀、寫作為生活重心。曠觀寰宇、體驗生命、反思世道、散發正能量,將所思所感、發而為文,是最大的喜悦。拙作有幸得到文友青睞,感到榮幸!敬請多加瀏覽、批評、贊助、指教。

悅讀唐詩 | 從《渡漢江》談流貶心態

(编辑过)
悅讀古典

初唐詩人沈佺期與宋之問並稱「沈宋」,都在武則天執政時入朝爲官,詩史的地位很高,是近體詩(尤其是律詩)形式的完成者。

他們在官埸上也因依附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得以快速發展,在武則天執政期間非常風光,到了武則天失勢,他們的官場生涯也同步崩壞。以宋之問來說,大約唐高宗神龍初年(705年),就曾被貶為瀧州參軍,流放嶺外,却逃亡回來。

文學史上記載一首宋之問的五言絶句《渡漢江》,便是他逃亡渡過漢水時寫成的。 全詩如下。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我們且以此詩爲例,談談逃亡者的心態。所謂的「近鄉情怯」究竟是怎樣的心理?這首簡單的五絶究竟傳達怎樣的信息,展現怎樣的詩歌風情? 開篇這個「嶺外」,泛指五嶺以南,就是今天廣東一帶。次句「音書斷」,指沒有 任何家人的訊息。「音書斷」這三個字雖然說得不著力,却有深刻的意涵。因為處在孤 絕的環境,不僅度日如年,而且在精神上非常痛苦難忍,雖然宋之問流貶嶺南不過幾個 月而已。唯每個人面對精神壓力的承受力並不相同,最後他選擇逃亡。

我們從第三、第四句看到:宋之問一方面掛念家人的狀況,一方面又擔心家人的命運,生怕自己這樣的行動,會牽累他們。所以「音書斷」的日子越長,心中的懸念的就越深,形成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心理。而正是這樣的心理,形成「近鄉情吏 怯,不敢詢問來人」的憂懼狀態。

其實宋之問渡過的漢水在今天的湖北省,距離他的家鄉河南靈寶縣還相當遙遠;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是我們朗朗上口的名句,最感動讀者的地方就在「殷切的盼望」跟 「自我的壓抑」構成高度的「張力」,於是形成一種富於情致的感染力量,對於唐代流貶官員的心理狀態,可謂傳神寫真、刻畫入微啦。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