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K-1234
PTK-1234

學習&閱讀心得/一些不成氣候的想法

讀書筆記 - 恣意橫行:違法手段×企業醜聞×內部攻防戰,Uber如何跌落神壇?

當覺得現有體制不合理(e.g. 計程車工會)時,如果體制內的倡議不奏效,或是過程曠日費時,試圖鑽灰色地帶或是違法,算是據理力爭,還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怎麼做才符合社會的利益?

恣意橫行:違法手段×企業醜聞×內部攻防戰,Uber如何跌落神壇? (Super Pumped: The Battle for Uber) 是紐約時報記者Mike Isaac 追蹤Uber以及其創辦人Travis Kalanick的報導文學。

恣意橫行:違法手段×企業醜聞×內部攻防戰,Uber如何跌落神壇?

不得不說,我覺得作者寫得太主觀/偏頗。看惡血或是鯨吞億萬還有更多各種角度或人物塑造,這本對Travis Kalanick的描寫幾乎從頭壞到底,如果是想了解商業的話不推,不過有一些案例的價值判斷我覺得蠻值得討論的,記錄一下。有趣的是,這本書跟惡血都拍成影集了,這兩本的劇情拍出來應該都蠻精彩的。

[一些神奇的作法]

書中提到一個內部功能叫地獄(hell)。利用這個功能,Uber可以監控那些同時開Lyft和Uber的司機,創建Lyft假帳號來監控Lyft提供給司機的價格,然後Uber再開出比前者更高的價格,讓司機不開Lyft而只開Uber。

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功能叫灰球(greyball)。為了不讓警察或其他執法人員確定哪些車是Uber而扣押司機(在該地推出服務不合法,或是尚且沒有相關規範可管),使用地理定位和行為監控來識別執法人員,將他們和一般用戶區分出來,在他們打開Uber App時把車隱藏起來。

為了破解蘋果的隱私政策,Uber與第三方InAuth合作植入一段指紋識別代碼。但又不想被代碼審查員發現,於是採用一種地理圍欄(geofencing)的技術,當用戶在蘋果總部附近使用Uber App的時候,InAuth的代碼就不會被執行,嘗試讓蘋果的審查員發現不到。

在印尼,Uber在郊區設了一個Hub,影響到社區安寧。警方威脅要勒令關掉,而Uber的解決方法是每次警察出現就給35美左右的小費賄賂警察。

僱傭前CIA/FBI特工來跟拍/跟蹤競爭對手,例如偷拍滴滴的總裁柳青。

許多人建議開啓司機小費功能但是Travis Kalanick堅決反對,因為他認為Uber的使用者體驗應該是更Seamless,下車不用再開App進行付款。他認為小費功能會破壞使用者體驗。作者則認為小費功能可以改善司機的生計,但Travis Kalanick不關心。

另一個大的議題是,當覺得現有體制不合理(e.g. 計程車工會)時,如果體制內的倡議不奏效,或是過程曠日費時,試圖鑽灰色地帶或是違法,算是據理力爭,還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怎麼做才符合社會的利益?或是像Uber在監管還沒準備的時候突襲,先累積使用者,再挾使用者(選票)以令立法機關,要如何做價值判斷?

最後還有這種平台類的公司會遇到的,性侵和搶劫等等問題。值得思考的是,平台是不是罪魁禍首?還是這是規模放大以後必然會延伸出來的問題?作者有提到Uber為了吸引司機增加供給,讓司機註冊的門檻很低申請流程簡單,或許導致了部分不適任司機出現。

[創投與新創]

這本書提也提到一些新創與投資人的關係。

“在矽谷,最值得誇耀的頭銜是創辦人,過去是,未來也是。”

隨著FB/Google/Instagram/Snapchat等公司崛起,VC們四處追逐下一個潛力公司。同時,隨著Hedge Fund/PE/主權基金甚至外部投資者的資金也湧入早期投資,投資人需要競爭投資最優秀新創的機會。矽谷權力的天秤也從投資者移到公司創辦人。這些創辦人意識到他們不想受制於投資者,想要有更大的權力。於是,2004年Google採用了雙重股權上市,2012年FB上市也依樣畫葫蘆。

這樣的強勢或許也造成了投資人失去制衡創辦人的力量,導致了像是惡血裡的造假,或是這本書作者提到的Uber像投資人隱藏資訊,不讓他人影響經營決策。作者還提到Travis Kalanick會回應”不服就去告我。如果你連自己投資的公司都會起訴,你在這一行的聲譽會如何?“

但是在某一個時間點,科技巨頭的壟斷,廣告的氾濫,隱私權的爭議,讓消費者的樂觀態度到了極限,勢如破竹的科技發展趨勢也戛然而止。就跟所有循環一樣。

大部分的新創公司都是從事已有行業,努力做的比前人好一點,效率更高一點;Uber的目標則是要顛覆一個在過去幾十年都沒有什麼創新的行業。我覺的這種disruptive innovation真的很吸引人,就像Airbnb/Tesla/Netflix做到的一樣。


[Fun Facts]

Uber另一個Co-founder看到2006年的007電影,裡面James Bond的Ericsson手機螢幕上,GPS地圖顯示著不斷移動的自己的定位,他因此誕生了做叫車App的想法

Travis Kalanick在很早期就覺得,除了叫車業務,Uber也想做物流,將司機和包裹/食物/其他零售商品等等配對。他的目標是想做21世紀的Amazon,就連公司的14條原則都是大幅度參考亞馬遜。

Uber曾經在中國大量的燒錢,因為Travis Kalanick想站穩中國市場。其中一個原因是,Travis Kalanick想要做到Larry Page (Google)/ Mark Zuckerberg (Meta) 都做不到的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