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特市的那些日子
由文字所堆疊的天地,正一點一滴填滿了空白,
一頁頁堆積而成,正慢慢填補了寂寞。
回想起最初的心情,踏上此地時,抱持著不安和期待,思考著自己的方向......
「為何而寫?為何而做?」
也許是我的幻想,尚未成型的曲調,在心中不停回響著,
在泛黃的書頁中,找尋失落的寶藏,未知的道路上,充滿了什麼樣的驚奇呢?
充滿各式各樣的標籤,有心情的標籤,將自己想訴說的心情,藉著文字層層堆疊;有寫作的標籤,將自己的想法,透過文字一 一連結;有隨筆的標籤,將自己的願望,經過文字一筆筆串連。
憑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而誕生,只屬於馬特市的社區活動,如十年,回想過去的時光,又或者展望未來,十年的變化之大,讓你有了什麼看法;如言起教育,試著回想在學生時代的生活,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什麼,帶給了自己什麼樣的轉變;如我的第一次,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有第一次的時候,每當想起時,總令人印象深刻,有時候會使人會心一笑。
在馬特市中有自四面八方的朋友,既熱愛閱讀也喜歡創作,如果問起他們的身分,那麼你一定要來看看,不僅是創作者同時更是讀者,每個人寫作的方式及風格都不盡相同。
好比有人喜歡寫詩,抱持著各種想法,將那種感情濃縮在文字間,寫詩就像一種心情;比方說有人寫生活點滴,記錄日常生活中的所遭遇的人事物,閱讀的同時也能讓人感同身受,發現生活中的趣事;比如有人寫小說,將自己所想像的世界,用各種的方式和對話,呈現在所有人的面前,感覺就像看電影那般有趣。更有人喜歡繪圖,用她想像的畫筆,讓創作擁有了生命,搭上文字的巧思,使得創作更上一層樓。
馬特市裡充滿各種的聲音,認同他人的觀點、贊同他人的想法,不論正面的交集,或者抱持不同想法的人,仍持續地交談著,未曾因為時光的流逝而停止,在文字間,有時充滿了濃濃火藥味、有時散發出冰冷的氣息、有時帶著濃濃的人情味,不同的觀點和聲音,在馬特市中不停運作。
最初會選擇到馬特市,只是湊巧收了一封電子郵件,開頭寫著:歡迎加入讚賞公民共和國,起初還以為是廣告信,在看了內文後,才注意到有Matters的存在,看起來像是一個寫作的平台,似乎還有提到化讚為賞,拍手真能爲作者帶來收益嗎?
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馬特市,瀏覽了創作前該注意的事項,思考著自己的創作的方向,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呈現呢?我試著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但無論試了幾次,都無法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甚至有些徬徨和不安。
即便如此,我仍不願意放棄,最終在創作的過程中,漸漸地找回了最初的心情,順利完成了第一篇作品,在仔細校正後,正式發表在自己的首頁。
在文章上有個站內隱藏的選項,如果選擇會發生什麼事,原來會將文章遮蔽了,甚至無法再打開了,只能複製後重新再發表,真沒想到因為一時好奇,而犯了這個缺失,真不知道自己那時在想什麼,真是好氣又好笑。
每次發文前都需再三確認,但在關鍵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遺漏了一小段的內容,或者放好的圖片,在文章發表後,變了一個樣子,這和我預想的結果不一樣。這時候如果有預覽功能就好了,至少可以減少紕漏,又能馬上修改。
最初的標籤,一旦設定好,發文後將無法再增減。追蹤喜歡的作者,是爲了能夠看到他們最新的文章,卻沒想到評論和作品居然放在同一處,要從這些地方找尋,簡直就像大海撈針,實在不是很便捷,在多次反應後,經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才逐漸獲得改善。
每次閱讀文章後,心中總有各種想法,想要留下自己的心情,卻又擔心自己的言論會不會造成對方的困擾,萬一都沒得到任何回應,那是不是代表我說錯了什麼,也許只是我多疑了。雖然沒有刻意去關注,卻又忍不住多看了通知幾次,是不是得到了回應?
寫文章這件事是否能持久下去?真正的想法,是不是能藉由文字的編排,而有所領悟呢?是否有人因為我的文章,而和我有所共鳴呢?
「思考與糾結的聲音,不停在我腦海中徘徊,渴望被他人認同嗎?還是想要被讚賞呢?」
如果爲了獲取更多的拍手,而使用不當的方式,不惜抄襲他人的文章,沒經過當事人的同意,又或者創造更多的分身爲自己鼓掌,扮演各種角色進行互動和評論,感覺真的很孤單,因為這只是單方面的作為,基於某種特定目的而為,卻從未想過讀者的真實心情。
那麼該寫什麼樣的作品,才會讓人留下更深的印象呢?如果在標題上下點功夫,使人一眼就能察覺自己想寫的東西;在編排上有所增減,讓文章看起來簡潔有力;在文中引用各種典故,讓文章更有質感;在文句上嘗試不同修辭法,讓文章讀起來更生動。
「雖然在各種細節都做了調整,但仍嫌不足,究竟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呢?」
發了覆蓋在冰雪中的鑰匙這篇,標籤有Matters新人打卡、自我介紹...等等,會不會有人注意到,畢竟在標題,並沒有特別提到自己是新人這件事,正因為希望能與他人不同,想用另一種形式來告訴他人,自己真正的想法,不單單只是爲了創作,更是爲了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
如果沒人注意到我的這篇文章,那又該如何是好呢?除了讚賞、留言、支持、收藏、關聯外,根本也不知道是否有人閱讀過,畢竟在文章管理的部分,沒有提到任何的閱讀量,這點我也和@Matty 反應過,所得到的回應是尚在努力中,那就只好繼續等待下去了。
藉著參與社區活動,可以認識更多的人,甚至自己成為主辦人,號召更多的創作者參與,感覺是不錯的方法,可以關聯和自己文章相似的人,讓他們發現有人正在注視,互相鼓勵對方,閱讀彼此的文章。
「關聯他人的文章、引述他人的說法、tag對方的名子(呼喚對方)」這樣的行為會不會引起他人的反感呢?到底該如何是好?需不需要徵求到對方的同意呢?
在馬特市的每一天,總有不同的驚奇:發現喜歡的文章可以收藏、發現喜歡的作品可以給予讚賞、發現喜歡的作者可以追蹤、發現喜歡的作者可以支持。如果想更近一步和作者互動,不妨留下屬於自己的心得,也許對方哪天會發現自己留下的足跡。
待在馬特市的時間越久,越能發現到某些現象,有人可以在一個時段發表超過20篇的文章,這是不是有問題呢?有些該被規範的內容,竟被有心人散布在網路上,雖然還有不同的問題,但我相信需要時間去處理的,需要大家一同維護,尤其站在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最為辛苦。
創作固然是條漫長的道路,在思考的過程,有時枯燥乏味、有時讓人焦躁不安,甚至讓人遺忘了時間的存在,在各種的心情與想法上所誕生的作品,充滿了各種回憶。正因為在馬特市的那些日子,才能使能安心的創作,正因為在這裡,即便孤身一人,也不會有任何的落寞感,因為有許多的創作者在這裡一同呼吸、一起創作。
在馬特市的每一天 總有不同的驚奇
在無數次的邂逅 漸漸觸及彼此的心情
由文字所堆疊的天地 正一點一滴填滿了空白思想
一頁頁堆積而成 正慢慢填補了寂寞心情
在那孤獨的歲月中 寂靜
在那虛無的天地 無語
用那充滿心意的鉛筆 繪畫出 無盡的紅楓
用心去看
用心去見證
在那悠遠的星河下
交織與連結
正是我爲創作所描繪的未來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