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473《史記》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05:主張發動戰爭的孟子?!

主張發動戰爭的孟子?!

──────────原文──────────

三年,國大亂,百姓恫恐。將軍市被與太子平謀,將攻子之。諸將謂齊湣王曰:“因而赴之,破燕必矣。”齊王因令人謂燕太子平曰:“寡人聞太子之義,將廢私而立公,飭君臣之義,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國小,不足以為先後。雖然,則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黨聚眾,將軍市被圍公宮,攻子之,不克。將軍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將軍市被死,以徇。因搆難數月,死者數萬,眾人恫恐,百姓離志。孟軻謂齊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時,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將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眾以伐燕。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燕君噲死,齊大勝。燕子之亡二年,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為燕昭王。

燕昭王於破燕之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原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為隗改築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燕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

──────────翻譯──────────

「子之」執政三年,燕國大亂,百姓悲痛恐懼。將軍「市被」和太子「平」謀劃,準備攻打「子之」。

齊國眾將對「齊湣王」

說:「趁著他們內亂的機會率軍趕赴燕國,一定可以攻破燕國的。」

齊王於是派人對燕太子「平」說:

「我聽說太子深明義理,將要廢私立公,整頓君臣的禮儀,明確父子的地位。我們國家弱小,不足以做您的先鋒與後衛。即使如此,任憑太子您調遣。」

太子於是邀集黨羽,聚合民眾,將軍「市被」圍攻王宮,攻打「子之」,沒有攻下。將軍「市被」和百姓們又反過來攻打太子。結果將軍「市被」戰死,以身殉難。於是戰亂持續了數個月,死了好幾萬人,民眾恐懼,百官離心。

「孟軻【也就是孟子】」對齊王說:「現在去討伐燕國,這就像周文王、武王討伐紂的時機一樣,不可失去啊。」

齊王於是命令「章子」率領五都的軍隊,並且利用北方的民眾去討伐燕國。燕國的士兵不去迎戰,城門也不關閉,燕國國君「噲」死去,齊軍大勝。燕國「子之」死後兩年,燕國人共同擁立太子「平」,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是在齊國軍隊攻破燕國之後即位的,他用謙恭的態度和豐厚的禮物來招攬賢才。

他對「郭隗」說:

「齊國趁我國的動亂,襲擊攻破了燕國,我深知燕國國家小、力量單薄,不足以報仇雪恥。可是如果真得到賢士,就與他共同治理國家,以雪先王的恥辱,這是我的願望。先生您認為有誰可以做賢臣的,我會親自侍奉他。」

郭隗說:「大王一定想招致賢士,那就先從我郭隗開始。至於那些比我更賢能的人,怎麼會以千里為遠而不來呢?」

於是燕昭王給郭隗改建住宅,並像對待老師那樣侍奉他。後來,「樂毅」從魏國到來,「鄒衍」從齊國到來,「劇辛」從趙國到來,賢士們爭著奔赴燕國。燕王弔祭死者,慰問孤兒,和百姓們同甘共苦。

─────────解說與心得─────────

延續上一篇的內容,燕王噲為了博取美名而讓位給大臣「子之」。原定計畫應該是「子之」會拒絕,如此一來燕王噲既可獲得讓位的美名,還可以保有王位。然而,這位「子之」卻沒有拒絕,讓騎虎難下的燕王噲只好真的讓位給子之。甚至,原本有可能繼承王位的太子,他的下屬也一一被替換掉,讓子之正式成為新任的燕王。

倘若這位「子之」真能治理好燕國,倒還說得過去。然而,這位子之統治下的燕國,卻是亂成一團的,讓原本擁有繼承權的太子決定出手奪回屬於他的王位。最終,燕國這場內亂竟然造成數萬人死去,整個燕國亂成一團。

此時,孟子對齊國國君說,此時趁機出兵燕國,將有如當年周武王討伐紂王一樣順利。

關於孟子這段言論,讓我讀來有點訝異。沒想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竟然會勸齊國國君趁鄰國內亂進行征討。我印象中的儒家,不是應該救百姓於水火嗎?怎麼會趁機征服鄰國呢?

為此,我搜尋了一下《孟子》一書,才發現與司馬遷的記載有些出入。

根據《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的說法:

沈同以其私問曰:「燕可伐與?」

孟子曰:「可。子噲不得與人燕,子之不得受燕於子噲。有仕於此,而子悅之,不告於王而私與之吾子之祿爵;夫士也,亦無王命而私受之於子,則可乎?何以異於是?」

齊人伐燕。或問曰:「勸齊伐燕,有諸?」

曰:「未也。沈同問『燕可伐與』?吾應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則將應之曰:『為天吏,則可以伐之。』今有殺人者,或問之曰『人可殺與』?則將應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殺之』?則將應之曰:『為士師,則可以殺之。』今以燕伐燕,何為勸之哉?」

翻譯成白話文,是說:

「沈同」以個人身份問孟子說:「燕國可討伐嗎?」

孟子說:「可以。燕王子噲不應該把燕國讓給別人,相國子之也不應該從子噲那裡接受燕國。假設有一個士人,你很喜歡他,不告訴君王就私下裡把俸祿爵位讓給他,而此人也沒有君王的命令就私下從你那裡接受了,這樣行嗎?子噲、子之私相授受的事和這個例子有什麼不同呢?」

後來,齊國討伐燕國。有人問孟子說:「你勸齊國討伐燕國,有這回事嗎?」

孟子說:「沒有。沈同問:『燕國可討伐嗎?』我回答說:『可以。』他們然後便去討伐了。他們如果問:『誰可以討伐它?』我將回答說:『只有天吏才可以討伐它。』現在有個殺了人的人,有人問:『這個人可殺嗎?』我將回答說:『可以。』他如果問:『誰可以殺死他?』我將回答說:『只有治獄官才可以殺死他。』現在像燕國一樣無道的齊國去討伐燕國,我為什麼去勸說呢?」

也就是說,司馬遷把孟子私下跟一位名叫「沈同」的人的對話套到齊王身上,讓人誤以為孟子支持齊國出兵燕國。但其實孟子是私下跟沈同這樣說的,更重要的是,孟子其實是想說:燕國的狀況是該討伐,但有資格討伐燕國的,因為是「天吏」,也就是替天行道的正義之師才對。

但為何司馬遷會誤以為孟子支持戰爭?是因為司馬遷沒有看過《孟子》一書?還是司馬遷的年代並沒有特別推崇孟子?我想,司馬遷編寫《史記》時,應該是以參考大量史書為第一優先,也許還真的沒有特別參看過《孟子》吧?!加上《孟子》書中提到的「沈同」,我搜尋了各種史書也沒有出現這號人物。有沒有可能是孟子事後的自圓其說?!這就等更多資料來證明了。

總之,齊國出兵後,燕王噲與子之等人都相繼死去,最後燕國擁立太子繼位,他就是燕昭王。在燕昭王的勵精圖治下,燕國招來了不少優秀人才。那麼,燕國是否會對趁人之危的鄰居──齊國進行報復?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關於孟子的部分,我還是頗為在意,因此又參看了《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找到了底下這段紀錄:

「(孟子)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築碣石宮,身親往師之。」

翻譯成白話文,是說孟子後來到燕國,燕昭王拿著掃帚清除道路為他作先導,並請求坐在弟子的座位上向他學習,還曾為他修建碣石宮,親自去拜他為老師。倘若當年孟子真的勸齊王出兵燕國,燕昭王怎麼會如此禮遇孟子呢?!

如此對比一下,我想我還是比較支持《孟子》上的紀錄,也就是孟子並沒有支持「齊國」出兵,他只是認為該懲罰一下亂成一團的燕國而已,並沒有說齊國有這個資格可以出兵。

參看一下各種書籍,感覺有點成就感,這就是這段讀史之旅的最大樂趣吧!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滿滿收穫。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