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備份
大家備份

騰訊大家已在2020年2月被中國網信辦勒令關閉,故希望在這裡把部分文章救回來。歡迎各位留言交流。【2024年起此處不只備份騰訊大家文章,唯會註明。】如備份文章作者想撤下稿件,請留言通知。

馮玉蓮:《走向九七:政壇精英訪談錄》自序

19900501*「六.四」事件無疑是對香港一個很大的震盪,香港人面對如何自處的問題。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我們正處於一個紛亂的大時代,在逐漸臨近九七之際,將香港社會的變化,政壇的眾生相記錄下來,又何嘗不是歷史的見證呢?這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因此我便開始找一些政治人物做專訪。

去年六月五日,我從北京返港,一下飛機,在的士裏便聽見電台播出哀傷的音樂,走在街上,也見到一些身穿素服,臂纏黑紗的市民。當時整個香港都好像瀰漫著一片愁雲慘霧。即使在以後的幾個月,有時從電台的電話節目中,也聽到一些市民提起「六·四」事件時,忍不住嗚咽的聲音。

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目睹去年春夏在北京發生的事,一生也不會忘記。「六.四」事件對新聞界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回來香港之後,有一段時間,我覺得我們在香港所能做的很有限,有一種很強烈的無能感。但是否什麼也不做呢?

去年在北京採訪學運期間,一位中國的劇作家對我說:「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歷史時刻,你應該趁機會找不同立場的人,採訪不同的觀點。」他的說話觸發了我後來為電台做了一系列的學運人物專訪。

「六.四」事件無疑是對香港一個很大的震盪,香港人面對如何自處的問題。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我們正處於一個紛亂的大時代,在逐漸臨近九七之際,將香港社會的變化,政壇的眾生相記錄下來,又何嘗不是歷史的見證呢?這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因此我便開始找一些政治人物做專訪。

訪問的內容主要圍繞對「六.四」事件的看法,中港關係的反思及本港未來政制的爭論。被訪者中不乏一些備受爭論的人物,有些甚至被認為是「反派」。有朋友問:為什麼要訪問這些人?我卻認為不應該將某些人定型分類,因為每個人都有表達他們意見的權利,當然我們可以不同意。我希望透過不同意見的交鋒,讓聽衆自己作出判斷。

訪問是在港台時事節目「新聞天地」中播出,最初多少帶有一點試驗性質,因為很難估計這類的政治專訪被接受的程度有多大,但料不到播出後反應很好,同時獲得「信報」撥出寶貴的篇幅刊登,使訪問不致於播出後便隨風而逝。

我要感謝天地圖書公司的陳松齡及顏純鈎先生的協助與支持,使這些專訪能輯錄在這本書中。為了讓讀者更易明白,我改寫了大郡份訪問前面的序言,加入了被訪者的個人資料及背景,文末所寫的日期,為文章在「信報」見報之日。我亦重訪了李鵬飛議員,補充了部份內容。對於爭議性較大的羅德丞專訪,由於當時將訪問內容整理成文時,顧慮到報紙的篇幅問題,我作了一些刪節,現再將原文增補。在採寫這些人物期間,承蒙港台新聞部主管邵盧善,「新聞天地」節目的負責人黃德貽,同事曾廸維及崔兆榮等多所協助,在此一併表示謝意。

九零年五月一日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