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備份
大家備份

騰訊大家已在2020年2月被中國網信辦勒令關閉,故希望在這裡把部分文章救回來。歡迎各位留言交流。【2024年起此處不只備份騰訊大家文章,唯會註明。】如備份文章作者想撤下稿件,請留言通知。

雪珥:范蠡揮一揮衣袖—— 黃金權杖(一)

2013-09-06*千百年來,最令中國讀書人羨慕嫉妒恨的,首推范蠡。

(一)

千百年來,最令中國讀書人羨慕嫉妒恨的,首推范蠡。

之所以羨慕范蠡,不僅在於他為越王勾踐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功地實現了「越國夢」,洗刷國恥、稱霸東方;更在於他在功成之後得以全身而退,攜西施泛舟江湖,下海經商,成就一代巨富,並被後世尊為財神。雖是道家,卻達到了儒家所謂「修齊治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最高境界。官場、戰場、商場、情場,場場完勝,而且場場進退自如,「抱負」得償、「艷福」得享,古往今來,何人堪比?

而且,范蠡還很長壽。據考證,他居然活了87歲,那可是個「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越王勾踐最終吞併吳國時,范蠡已經是63歲左右的老幹部了。一把年紀的白鬍子老爺爺,還能清醒而敏銳地決定急流勇退,遠離體制,下海創業,並且,還要捎帶上媚可銷骨、正值虎狼年華的西施。這,不僅需要一顆年輕的心,也需要一個強健的體魄,僅此,便足以令後人羨煞恨煞了。

(二)

范蠡能從官場安然脫身,主因有兩個。

一是不留戀,20多年臥薪嘗膽,功成名就,本該好好享用勝利果實,卻一走了之——還帶著西施。而即便是帶走西施,後人推測范蠡或許也有動聽的藉口:「載去西施豈無意,恐留傾國更迷君。」(明高啓《范蠡》)紅顏禍水,豈能留給領導,讓他犯錯呢?還是我來犧牲一下吧,獨自飲下這一大盆禍水。無疑,如此「犧牲」,足令後世男兒垂涎欲滴,極欲效仿。

二是有足夠的提前量,時機把握得早。在勾踐剛剛吞下吳國之時,范蠡就抽身而去,此時勾踐還沈浸在復仇勝利的快感之中,藏弓烹狗的事還沒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即便有此心,此時也不便動手。

對范蠡的脫身,元代趙孟頫曾大為感慨:

「功名自古是危機,誰似先生早拂衣。好向五湖尋一舸,霜黃木葉雁初飛。」(《題范蠡五湖杜陵浣花》)

這真是勘破玄機的評語。要擺脫「功名危機」,不僅要勇於「拂衣」,徐志摩所謂「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而且還需注意「拂衣」的關鍵所在,那就是「早」。

(三)

中國式的官場,是大多數人不願意「拂衣」的所在。

之所以不願意「拂衣」,一開始是自己捨不得,或者貪名、或者圖利,總是無法割捨,越陷越深之後,忽有一日踩到了地雷,已然無法脫身,一動便炸,也就只好僵持,能熬多久就熬多久。多少位高權重的人物,一旦丟失權柄,失落之外也往往有如釋重負之感,那就是因為踩雷的壓力不再。

以中國之大,如范蠡般雄才大略的人,從來不在少數,但如范蠡般見好就收,卻十分稀有。司馬遷嘆曰:「夫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也。知進而不知退,久乘富貴,禍積文祟。故范蠡之去越,辭不受官位,名傳後世,萬歲不忘,豈可及哉!後進者慎戒之。」(《史記﹒田叔列傳》)

范蠡的恩師兼同僚文種,在「拂衣」方面的修為,顯然就大為不如了。范蠡在偕美遠颺之後,給文種留封私信:「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這是把話說透了。

文種做事,卻沒有范蠡乾脆,接到信後,「稱病不朝」。這種「三不」選擇——不辭職、不上班、不逃離——實在很奇怪:倘為避禍,便該「裸退」,徹底放棄權力,最好遠走高飛;既不退,又不上班,卻繼續挾「不賞」(其實是「難」賞)之高功,佔著位子,算是向領導撒嬌還是示威呢?「三不」所釋放的信號是含混的、歧義的,在信息極端不對稱下,你準備讓領導如何解讀和判斷呢?由此看來,文種實在是長於謀人、拙於謀己。

果然,「人或讒種且作亂」,其實這哪裡還要人家挑撥(「讒」),「三不」本身就是殺身之禍。於是,勾踐「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該「拂衣」時猶豫不決,「拂衣」的動作也許還被人家當作了掏槍的動作。文種之死,死在優柔寡斷、動作變形。

(四)

范蠡的最大優點,就在於拿得起、放得下

世上的人,多數是既拿不起,又放不下,一生總覺憋屈,牢騷滿腹。間或有自知之明者,反正拿不起,就乾脆全放下,知足常樂,倒也快活。有少數人雖拿得起,卻放不下,往往只好鞠躬盡瘁,累死拉倒。

只有極少數人既拿得起、又放得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如范蠡這般。但這種又明白、又能幹的人實在太少,「獨孤」至極,只好當神仙——如范蠡當財神。這類人物,君王們當然是不喜歡的。從唐代以降,「無事君之義」的范蠡,在官方心目中往往沒有什麼好形象。君王所希望的是「文死諫、武死戰」,一日為臣,終生為奴。君王揮袖之間,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無非笑談,哪裡能容得臣下「拂衣」,揚長而去,是可忍孰不可忍?

范蠡揮一揮衣袖,或許帶走的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片雲彩……

(雪珥,澳大利亞華人,中國改革史研究者,著有《國運1909》、《帝國政改》、《大國海盜》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