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仙人
许仙人

在人文与科技之间游走。最近在读《出埃及记》。

孤独与写作

写作本身就是最大的奖赏。

​枕头说她爸妈今年回老家,留她一个人在广州过年,觉得寂寞,问我回不回。

回肯定是要回的。去年过年我就没回家,一个人待在上海,倒没觉得很失落,便安慰她:其实每一天都是一样的,只是人为地把「过年那几天」定义成特殊的日子罢了。她说:我没办法像你那样思考问题,习惯了过年热热闹闹的。

我妈曾经说,我这个人很冷漠。大概是因为我不喜欢热闹,也不擅长陪伴和被陪伴,宁愿自己待着。她总是惊讶于,我一个人不会觉得无聊(真不会)。

后来想想,可能是因为大家对孤独的定义不同

很多人觉得孤独可以被「人数」消解,只要有人陪着,就不会孤单。皮哥说,无法一个人在家待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但我却把孤独理解为「没有思想交流」,跟人数没什么关系,所以一本好书便可以抚慰我。反之,如果跟人坐在一起,无法对话,也会觉得孤单。

前几年在上海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跟很多人断了联系。有段时间确实很孤独,有一天,忍不住在家哭了起来——感觉四面都是墙壁,即便前任就坐在对面。

那时候还会向对方索求回应,但这是一件没有结果的事情。现在渐渐想开了:没有人有义务要回应自己,也没有人有义务对自己感同身受。如果把这个当成正常现象来接受,就不会感到难受,不会感到失落了。同样,如果有一天,有人乐意听我说话,有人愿意给我回应,有人愿意去理解我,这便是他人给予我的一个大大的礼物,超出我应得的。

刚毕业那时,去了成都,十六是我的舍友。我一有什么想法,就往她的房间里钻。现在想起来,实在很对不起她——她没有义务聆听和回应我,但出于礼貌,总是容忍我的行为。最近十六终于跟我坦露:你的想法实在太多了,我们住在一起的时候,甚至给我留下了阴影……保持回应你,一个人普通人的体力和脑力可能不太跟得上。

瞧,其实我自己也很过分,只是没意识到而已。

分享并不都是好的与其给别人造成困扰,不如好好接受这种孤独。

于是我开始写东西。

列维·斯特劳斯在他那本(我永远也没读完的)《忧郁的热带》中开篇写道:「我讨厌旅行。」然后他踏上了一段漫长的旅途。我讨厌写作,然后我从事了一份需要持续出产内容的工作,直到脱离了一线运营的苦海。

剑锋曾经问我,为什么你们做内容的,升上去以后都不写东西了?我回答不了。后来渐渐意识到,我反感并不是写作本身,而是被当成一条牙膏,源源不断地挤出打了兴奋剂的东西出来。我内心如此厌恶,以至于一提到写东西,就有一种全身心的抗拒。

现在,倒是无病无痛,无哀无怨,接接连连地写了下来。大概是因为写作不再是一项义务,不再是一份工作,而是成为了一种日常呼吸。没有任何利益相关,反而能好好相处。

如果现在问我,为什么要写作?我想,那是因为写作已经成为了我的陪伴,成为了我的思考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自说自话,自我取悦,不亦乐乎。孤独感消失了。

根本昌夫在《小说教室》里说:写作本身就是最大的奖赏

而且,文字比声音安静,不打扰人,挺好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