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伊斯特林悖論 幸福來自於比較

第625天讀後感,能夠獲得幸福快樂的有兩種方式一 不斷往上爬, 使你的幸福感一直保持著高水平二 把你的渴求, 欲望降低, 使自己能夠保持著幸福感。

2023年10月31日
能夠獲得幸福快樂的有兩種方式
一 不斷往上爬, 使你的幸福感一直保持著高水平
二 把你的渴求, 欲望降低, 使自己能夠保持著幸福感

而今天的主題「伊斯特林悖論」就是表示出比較是讓我們感覺到幸福感的一種因素, 這不論在金錢, 學歷, 身高, 美貌, 更有的是男女朋友之間的關心, 愛護也是我們常常面對的幸福感, 其實都是來自於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R.Easterlin)在1974年的著作《經濟增長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們的快樂》中提出的「伊斯特林悖論」。
「通常在一個國家內,富人報告的平均幸福和快樂水平高於窮人,但如果進行跨國比較,窮國的幸福水平與富國幾乎一樣高,其中美國居第一,古巴接近美國,居第二。」

這正正解釋上述所說的「比較」會讓我們感到幸福, 另一點的就是當這些情況「適應」後, 幸福感就會下降。

而共產黨就很會這個遊戲, 他們都會把社會的資源, 財產再分配, 這樣就會變得愈來愈幸福, 畢竟, 比較減少了。而窮人總是會比富人多, 但當他們都適應財富後, 又會努力賺錢, 追求更多的幸福, 這也是某派經濟學家所支持的主張。

而另一種就是支持第一種的不斷往上爬, 使你的幸福感一直保持著高水平, 這樣就能夠把社會的「餅」造大, 自然窮人也會有所受益, 正如我們都會很常去不同的低物價的地區去消費。


今天的我可能會選擇後者, 畢竟現今的社會, 國家, 並非只有你一個, 你在平均分享的時候, 另一個往上爬的國家會追趕上我們, 而且會有可能威脅我們社會, 就像生物本能一樣, 黑猩猩都是有黨派, 由內到外排列, 到最後也可能會帶來滅亡的機會。
因此在國家層面, 也許只有 第一種的不斷往上爬, 使你的幸福感是比較好的選擇, 除非他們能夠尋找出克服人性的地方及機制吧...

筆者一直認為第一種是基因所帶給我們的伽鎖, 欲望追求。
我認為以第二種的向內修, 追求內心平靜, 才能永久的「幸福」, 同樣也更容易地達成。
但其實第二種也可能是基因的選擇, 因為這是比較「懶」的做法, 在家中躺平, 打電玩, 不工作, 也可以達成這個地步。
也許這也是為什麼一些追求內裡修行的國家, 像是印度等佛教國家在歷史上都並不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受宗教/這些思想影響同時人民也沒有向外侵略, 向外擴張的野心, 因為他們追求的是修心, 是「0」, 是佛教的思想。
也許有時候我們要追求的是一個平衡, 並不是無止境的「第二種修行」, 這就會變成全民皆僧侶, 追求的可能只是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 只留下布衣一套的想法, 這無疑會對社會, 文化, 有所衝擊,甚至倒退。

因此, 我認為要追求幸福感並不單純地只追往第一種, 也不是單純的第二種, 而是一種因事勢, 盡力而為的努力累積, 可以用最簡單省力的方法去經營自己的思維累積, 像尋找自己興趣的工作, 熱情所在等等, 再以一和二並生而存, 正如<臣服實驗>這本書所描述的, 只是把自己的事做好, 跟隨自己的心, 努力且臣服生活帶給我們的一切, 好運,幸福感就會接踵而來...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