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把別人當成「木頭」是錯的!

第123天讀後感, 我由小到大, 從第一次在課室裡跟同學演講, 到在禮堂上跟全校同學演講, 甚至現在到社會要跟同事報告工作計劃, 也有用著一個招數就是把對方當成是木頭, 因為小時候家長, 或是老師也這樣教我們, 把他們當都不存在, 都是木頭就可以, 另外, 在被別人拒絕的時候, 我們都很經常就作決定了, 很少仔細地研究下去, 這樣其實都是不對的。

2022年3月16日
我們經常在演講的時候, 為免自己過份緊張都會用不同的方法去使自己冷靜下來, 相信很多人也聽過把別人當成「木頭」這個方法, 其實是不對的, 原因來自於我們先要理解, 為什麼要在眾人面前演講, 可能是因為你是辯論的正反方, 你是學生會的代表, 或是你正在講解工作流程, 所以最重要的是什麼? 不是你的內容, 而是你的觀眾, 否則別人可以直接看你的講詞, 簡報就可以了, 不別用時間去「聽」你演講。因此, 如果我們將聽眾示為「木頭」的時候, 自然就會減少互動的機會, 也無法提高演講之中的趣味性。
而且這個心態會影響我們的演講能力, 正如<情緒解鎖>一書所言, 當我們持有不同的情緒的時候, 腦部就會發放出相關連的信息, 比如: 當你走進一個黑黑的小巷裡, 會感到「恐懼」自然就會把注意力, 焦點放在不同的角落, 黑點, 害怕會有什麼東西爬出來, 或是有賊子走出來。如果我們在演講中, 示聽眾為「木頭」, 自然眼裡很多時候也不能夠直視聽眾的眼神, 因為很容易從「木頭」裡爆出來化為「人」。
相反, 我們更應該每一次上台前思考如果我沒有了「恐懼」, 會把焦點, 注意力放在那兒呢? 再深呼吸試試把自己身體節奏調整好再上台吧。即使一開始並沒有把聽眾當成木頭的效果好, 但長遠來說, 當我們打破了「成本線」之後, 必定會成為一個更好的演講者。

另外, 我們在談判/聊天過程中, 可能經常都被人拒絕, 比如說: 請問可不可以給我一個優惠, 可不可跟我去看一場戲, 可不可以退回機票等等, 當對方回答:「我想這不太可能。」 很多人就會因此離開,或是算了吧。但其實我們能夠在字面中的爭取, 比如說:「這不太可能。」即不是 不可能吧, 有什麼情況下可以例外呢?可以試試問對方是不是有破例的情況出現過,或是查詢一下是不是對方的權力不許可,可以找誰去決策等等。 例子:小明問小美「能否先看多一場戲—美國隊長 才送你回家。」小美回答:「不可以了,我要回家。」小明可以嘗試多問問,是否有門禁?還是有什麼特別原因? (禮拜地回問小美)最後可能得知只是小美要晚上10點前回到家裡,否則會被媽媽罵,那麼小明就可以說「那麼我們去看一場時間短點的戲吧,應該能夠10點前回到你家。」這樣小明就能夠跟小美相處更多的時間了。我們不要只聽字面的意思就做決定,否則很多時候怕機會就因此而跑掉了,因為對方沒有必要再跟你多說明,甚至對方沒有權限去說明,即使他也覺得這樣對客戶不公平,我們也能夠在言語中聽出真偽。畢竟人在說話的時候總是會「語帶保留」, 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為自己爭取更多。

Credit: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