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論遺忘

(编辑过)
第57天讀後感,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 最討厭的必須是遺忘, 有時候總是要重複看多次書本,理論, 使自己能夠記住當中的內容, 特別是在考試後, 遺忘總是來得很快, 正所謂已經將學過的交還給老師, 而今天所看的書本內容卻令我刷新了對遺忘的定義及想法。<<思考的整理學>>

2022年1月9日
首先, 我們先從能被記憶的資料,資訊或知識作討論, 正如之前文章都有題及, 我們所學, 所接觸的資訊在新聞, 在書本, 在媒介, 很多時候只是屬於第一層(資訊), 當你擁有很多資訊的時候, 但並沒有嘗試去利用, 去分析,以及去整理, 就很容易失去價值, 而且容易遺忘。
隨著時間過去, 有些資料也會失去參考價值, 因此並不是所有資料都一定要保留, 一旦收集的資料過多, 整體的利用價值就會降低, 所以我們必須要每隔一段時間, 去謹慎的整理一下, 絕對不要堆積沒用的垃圾, 這正是需要遺忘沒用的東西。
當然也需要把有用的資訊變為知識(第二層), 甚至智慧(第三層)。
所以作者帶出需要「積極遺忘」。
這就像金庸小說裡的張無忌學太極劍的理道一樣。

張無忌在殿上緩緩踱了一個圈子,沉思半晌,又緩緩踱了半個圈子,抬起頭來,滿臉喜色,叫道:「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張三丰道:「不壞,不壞!忘得真快,你這就請八臂神劍指教罷!」

作者建議我們不可以天天都去翻閱已記下的想法, 應該先抽離, 因為現今社會我們需要的並不是默記, 死記所學的內容, 你沒可能夠像維基百科, AI 及電腦記憶容量多, 而且它能夠取代你, 因此我們應該讓頭腦成為高效率運轉的工廠, 就是要透過不斷的遺忘, 不能把腦子當倉庫用, 用意就是將資訊變為更高層次的地步。

為什麼總是會遺忘?
而遺忘是根據自己的價值觀而進行的, 當你認為有趣的事物, 就算是有多麼微細的小事也會難以忘記, 所以沒有確切的價值觀往往就會忘記重要的事物, 而只是記得一些無關重要的事, 這一點是我們必須心思才行。
因此, 我們經常在一些網絡小文章中看見標題吸引讀者眼光是: 「聰明人多數也是記性比較差」, 看來就是因為聰明人會正確的使用「遺忘」。

錯誤的遺忘怎麼辦?
如果是經典的作品,理論,學說,並不會容易被讀者遺忘,因此所謂的經典就是穿越讀者層層的遺忘而誕生的。 作者本身無法創造出經典,這需要透過時間去風化而成。
當我們使用積極遺忘的時候,就能縮短尋找經典的理論及學說。自然能夠利用這個方法去篩選好的方法,很多時候一時的想法在當下看起來很了不起, 但過了一段時間, 甚至只有幾天, 記憶就開始腐化,甚至覺得使用起來不太有效或已經不重要。

因此,知識就像馬拉松長跑, 前半段的路程是離起跑點愈遠愈好, 而後半段是反而往起跑點的方向愈近愈好,這就是需要拋棄冇用的知識,因為整理是必要的工作透過遺忘才能為思考帶來活力,最後達到「大道至簡」。

書寫能使資訊整理為知識並記憶
正如之前文章所言, 需要配合「輸出」,才能把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 今天也學習了需要配合自身的價值觀及理念, 但把所學到的知識或理論, 嘗試用書寫方法去作為「輸出」,除了會使自己記憶增強, 還能夠令你思維愈寫愈清楚, 因書寫是線性作業, 一次只能畫出一條線,就算腦子裡同時存在A及B 兩個想法, 也必要依文字的先後次序排出, 這樣能夠利用線性的語言表達出立體的思考。
遺忘並不可悲,在哲學上這更比記憶更為有價值
最後引用尼采所言:「能夠在記憶與忘卻之間自由轉換者,才是真正健康的精神。」
Credit:
<<思考的整理學>>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