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ers
Anders

卡拉瓦喬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鞭撻耶穌》

談到‘‘被鞭撻的耶穌’’,我們就不得不提羅馬執政官本丟·彼拉多,他相信耶穌是清白的,所以提出鞭撻耶穌的輕罰來滿足猶太民眾。 但是民眾不想放過耶穌,想讓他死。 於是,彼拉多決定做了最後的努力:我每年赦免一個被定罪的人,你們是選擇耶穌的自由,還是選擇罪犯巴拉巴的自由? 民眾要求釋放巴拉巴。 於是,彼拉多只能放棄耶穌,命人鞭撻耶穌。 對耶穌來說,艱苦受難的道路才剛開始。

《鞭撻耶穌》(義大利語:Flagellazione di Cristo)是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的一幅布面油畫,可能創作於 1607 年,保存在義大利那不勒斯的卡波迪蒙特博物館。 法國魯昂美術館收藏了他的另一幅同樣主題的作品,名為:《被釘在柱子上的基督》(1607)。

卡拉瓦喬 (Da Caravaggio),《鞭撻耶穌》, 286 × 213 cm, 布面油畫, 義大利那不勒斯的卡波迪蒙特博物館

整幅畫以耶穌為中心,他被綁在柱子上,而柱子的位置,不得而知,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空間,裡面有三個劊子手,一個在柱子的右邊,一個在柱子的後面,另 一個則彎著腰準備另一條鞭子。 基督的身體健壯飽滿,頭戴荊棘編製的聖冠,額頭流下三滴血。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道閃光擊中基督的身體,劃出了一道光弧,將左右兩個劊子手連成一體。 燈光效果簡化了身軀,同時也減少了畫家使用的顏色。 這種強烈的明暗對比讓畫面產生出一種戲劇性的效果。

基督的殉道只有三個劊子手陪伴,沒有任何其他旁觀者,這與當時將本丟·彼拉多、猶大或瑪麗置於同一畫面的作品形成了鮮明對比。 雖然是酷刑,但是基督的身上卻沒有任何被鞭打的痕跡。 也許畫家要表達的正是皮鞭抽打在肉身前的那一剎那,以此塑造一種緊張的氛圍。

就像其它作品一樣,卡拉瓦喬選擇了更傳統的構圖,相當接近與宗教繪畫,他很可能參考了塞巴斯蒂亞諾·德爾·皮翁博(Sebastiano del Piombo)多年前在蒙托裡奧的聖彼得教堂畫的同一主題的畫作。

塞巴斯蒂亞諾·德爾·皮翁博 (Sebastiano del Piombo),《鞭撻耶穌》

卡拉瓦喬的《鞭撻耶穌》這幅畫直到 1950 年左右才被發現,如今也被確認是畫家的原作,也是他成熟時期的傑作。 這幅畫可能創作於 1606 年至 1607 年左右,恰逢畫家第一次前往那不勒斯。 認定這幅畫出自畫家之手的標準之一便是劊子手的面容,它出現在同一時期的其它畫作中。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