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fael Cao
Rafael Cao

从基里奥斯到阿尔都塞:该怎么看体育

从网球到足球到哲学,同一个问题,同一场战争

昨天早上的美网焦点之战,毁誉参半的澳大利亚怪才基里奥斯在阿瑟阿什球场拿下世界第一梅德韦杰夫,比赛本身好看流畅,两名球员截然迥异的球风和性格碰撞出耀眼但不出格的火花。美中不足的是赛后部分球迷和记者又开始老调重弹,对赢家基里奥斯发出”如果他多珍惜一下自己的天赋,哪里要等到27岁才进美网八强”的陈词滥调。你们是基里奥斯的爹妈,还是赞助商啊?看球就看球,代入感那么强干什么?看个球还看出爹味了?


针对基里奥斯的污名绝对不是一个个例,足球圈的本阿尔法也常年暴露在庸众们关于职业道德毫无新意的说教下。两位受害者被manslained肯定跟受各种沙文主义毒害的大众对他们第三世界身份潜意识的刻板印象有关系,但我要说的问题比殖民主义话语要更加内在,复杂。

(突尼斯后裔的法国球星,被认为拥有他一代人中仅次于梅西的天赋,但是职业生涯异常坎坷)

为什么大众会产生这种可笑的代入感?很显然,让观众幻想自己变成了角色说明这出表演成功了。本该匿名的观众成了他们观看的角色的投射,观众在用“看”来“演”,体育赛事不再是单纯的被观看之物,而是一场以“开放”为最大噱头的游戏,但这种开放性仔细一想就能发现完全是单边的和虚假的。主导我们这个剧场世界的规训叙事通过反复且力度不断加强的呈现(年复一年的赛事和包装),逐渐让观众消失在戏剧角色的投影中,这个海市蜃楼般的“主体”产生了远大于接受“主体”的“个体”自身的光炫。对“个体”而言,融入这个光炫肯定比散场后拍拍屁股就走人能带来强度更高的刺激,所以,纯粹的观看已经被淘汰了,体育赛事的推广文案早就用“体验”取代了“观看”。与此同时,这个被给予的“主体”的面貌肯定又是完全根据资本主义最安全也是最庸俗的伦理观念绘制的:友善,敬业,中庸。因此“个体”在被“主体”控制的时候完全不会产生警惕,有几个人敢对“正能量”说不呢?说到底,谁能拒绝“被主体”呢?

Thus spoke Althusser

当出现类似基里奥斯,本阿尔法这样反抗剧本的演员,规训机制不会驱逐他们,因为后者的庸俗戏剧不时需要反派来唱个双簧,相反,“主体化”了的观众这个时候完全忘记了自己被规训者的原初身份,开始一边观看一边对角色发出原教旨主义的规训,这些来自被规训者的规训证明了一个非常现代性的,巧用体育等软性手段“教化”民众的意识形态已经大获全胜。所以体育才会在现代社会享有着远超出其自身内在意义的影响力,它既是一门超高利润的生意,更是利维坦引导民众自我规训的新型精神鸦片。在基里奥斯,本阿尔法等人被贬斥为小丑的时候,比起他们,那些嘲笑他们是小丑的人才是这出资本主义过家家儿戏掏倒贴着钱却最卖力表演的小丑。

因此我的建议是,看体育比赛,就跟看色情片没区别,满足下感官刺激就结束了。谁真用体育“激励”自己,把什么球星,球队当成信仰,那就跟日常生活里面满脑子色情片场景一样没区别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