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出場幾次?
在好友眼中,我可能是一個說話沒完沒了的人。作為一個打字速度非常快的話癆,聊天群組裡面,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在“洗版”(感謝朋友們的包容和關愛)。
正是這樣,有一次才突然發現,整版十幾條訊息裡,超過一半都是以“我”字開頭。
“我覺得最近天氣好潮濕”
“我等下要出門咯”
“我家樓下的超市搬走了”
“我希望等下看電影時冷氣不要太強”
… …
意識到這件事後,翻查聊天記錄,發現這並不是偶然。於是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自我”,並作出了一些改變:強迫自己在發送文字前,刪掉不必要的“我”字。如果難以避免,就試著用其他人稱(上帝視角)來改寫。那麼上面的幾句話,再出現時就應該是:
“我覺得 最近天氣好潮濕”
“我等下要出門咯”(這句好像沒有辦法改,放生)
“我家樓下的 超市從我家附近搬走了”
“我 希望等下看電影時冷氣不要太強”
嘗試了半年左右,已經可以熟練地區分自己說話的目的是抒發感情,還是傳達信息。語氣變柔和了、內容變得簡潔。更重要的是,語言的確會影響思維。我會頻繁地審查自己思考的時候是否帶入太多“自我”的立場和情緒。
但這只是一場對自己開展的小實驗,也不想要矯枉過正。深思熟慮地說話未免太累,保留一點點“自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才是自由的真諦。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