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轮
海轮

心理学,文化与社会观察

围绕着《我本是高山》的纷纷扰扰

国内最近又有一部引起很多争议的电影《我本是高山》。

这是一部以贫困山区女校校长张桂梅为主角的典型主旋律电影。

又是“扶贫”,又是“女性励志”,看似应该是很吸引眼球的。

但是电影拍出来,却遭遇了很多人的反对。

反对意见大抵集中在电影里塑造的女主角不像真实的张桂梅那么将信仰看成办学支柱,而是动辄大谈亡夫的作用。此外编剧将家暴父亲改成了酗酒母亲,又有矮化女性之嫌。

主创人员则不甘示弱,指反对意见都来自于专业水军与极端女权主义者,并顺便暗示来自于境外不良思想的影响。

对于围绕着这一作品(姑且叫它作品)的任何言论,我总觉得很荒诞。

首先,该电影本身就是一部造神的大烂片。拥有正常审美口味的人不可能喜欢这种仿佛退回到40年前的文化产物。反对它,不喜欢它是正常的。

但是,反对者反对它的理由——导演是小布尔乔亚,矮化了女主角的伟大无私精神,未突出女主角对党的坚定信仰。这个理由则更加烂。反对者反对它,并不是因为它造神与剧情单薄,而是造神力度不够大。

假如是反对者去拍这部电影,很可能拍成下面这种风格。

对于当前的文艺产品,无论反对还是支持,都尽显一种卡夫卡式的黑色荒诞风格。

最好的艺术,不在电影银幕上,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