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燼
灰燼

獨立撰稿人、評論人、創作人、研究者。在 Matters 上書寫非虛構專題。Instagram:@ashes.of.our.times

【前言】那場火還未燒完:走過抗爭烽煙的中大校園和三個學生的日常

2021 年初秋的香港中文大學,空氣特別香甜。

2021 年初秋的香港中文大學,空氣特別香甜。在草木竹林之間,Ruby 踏着滑板,穿過新亞人文館跟吐露港海傍夾着的小路。每次在圖書館工作到雙眼無神的時候,她就會帶着滑板走出來轉兩個圈。風呼呼地掠過衣角,身體變得輕飄飄的,好像沒有重量。這可能是她一天裡最快樂的時候。

這也是 Ruby 在中大的最後一年。在一年半的網上課堂後,中大在這個學期終於短暫恢復實體課堂。開學的第一日,Ruby 久違地回到中大校園上課。許多穿着迎新營(Ocamp)上衣的新生踢着拖鞋趕校巴。還有中大的傳統。在大學火車站前,不同學生社團跟活動都創作「beat詞」來「dem beat」。打掌,踏地,全員一致,氣勢逼人。過去的中大似乎回來了。

除了大學站外變得更密集的閉路電視,除了大學入口加設的保安亭。

剎那間,Ruby 覺得自己好像在畫框之外。畫框之內,是一眾大學新生的身影,踢着拖鞋趕校巴趕上課。那同時是過去的自己。

她就像一隻孤魂野鬼。

校巴上面,Ann 翻看着剛才在印刷舖取回的文宣傳單樣本。在現在的政治氣氛下,已經很少學生組織在校內派傳單了。但她就是不信邪。「其實還是很安全的事,未至於很勇敢。」她在心裡默默回應最近聽到的話。

下車後,Ann 回到范克廉樓。走入升降機,按三樓。出來左轉就是中大學生報的會室。圈子內的人都直呼「報社」。她在上個世紀的按鈕式門鎖按下幾個數字,打開門,一陣熟悉的塵埃味撲面而來。書籍和刊物扔在東一角西一角。裝不完的紙皮箱跟不同顏色的椅子形成混雜凌亂的美感(如果你能欣賞)。友伴躺在不知多久沒清潔過的沙發上打電腦。在學生組織變得危險的今日,僅存的人繼續在準備出版。

在揮灑青春的大樓裡面,沒有時間觀念。工作和生活沒有明確的界線,工作伙伴和朋友都是同一群人。邊工作,邊聊天,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就入夜。未完成工作就不妨留到深夜。留到深夜趕不及尾班車就留在報社睡覺。打開社內的小房間,是將近十個床褥被舖,可供報社所有成員在趕工的日子休息。不過,這一年的報社內閣,留到現在繼續參與的人,一半也沒有。

就在他們上面的天台,瓜瓜搭起了個帳篷。原本她想到天橋底露宿,體驗露宿者的生活,但朋友勸阻她。於是她乾脆在天台上露宿。早幾天,頭頂上是連場暴雨,頭頂下是自己在帳篷內撐着傘都仍會有幾滴雨水零星落下。也許是雨終於都慢慢宣洩完畢,這夜的天連雲也不多,異常地清徹。

自發現校園裡面有很多天台可以想辦法走上去後,瓜瓜便好像每日都離不開天台。「我上去會睡覺、看星星、看風景、看書、跳舞、唱歌、聊天。聊天是最重要!」她最喜歡帶新認識的人上天台。平常人們在聚會中聊天,談了沒幾句就會轉話題。在天台上面,她可以花一整個小時,真正認識一個人。

最近她跟朋友說,人生沒甚麼意義。但正是因為沒意義,人才為了找點活着的感覺,搞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最近她做的事,好像都沒甚麼影響力,但至少可以讓自己一直做事。

瓜瓜吹熄帳篷內的蠟燭,讓自己可以看清一點。抬起頭,澄澈的夜空中,點點繁星盡現眼前。

從中大天台看出去的景色。由 E 提供

*為保障受訪者及其他人的安全,受訪者跟特定名稱均為化名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