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縹
浅縹

香港80後,旅居英倫16年 2021年,在京都開始新的冒險 更多日常: https://www.facebook.com/asahanada

斷捨離

離開英國時船運的六箱行李,經過三個月終於到了京都的家。除了兩箱被打開檢查過,另外兩箱內裏的膠箱給撞碎了,其餘一切安好,雖比預期遲了一個月,總括來說黑貓的服務還是令人放心。

回想當時發了瘋的斷捨離,室友也在打包回台灣,狹小的客廳塞滿了我倆大大小小的紙箱。幸好室友對國際搬家這回事很冷靜,沒有她的鼓勵,我應該崩潰很多次了。

頭腦當時清晰一點的話,我應該會打包些茶葉,誰想到日本的twinings那麼貴。

第一次移民倫敦時,不要說生活,連英國旅行也未試過。那年港幣兌英磅是1對14,家人當然認為盡量帶走越多越好,連厠紙杯碟也不放過。當時年紀輕對生活毫無概念,媽媽叫我收拾到埗後會用到的物品,我就把朋友送的周杰倫特大海報和專輯都塞進唯一隨行的行李內。

在英國搬家過無數次,單在小小的牛津6年已有5個地址,雜物跟著我搬來搬去。這次決心要輕裝上路,東西賣得就賣,但累積多年的家當豈止一箱,當中不少是朋友搬離英國時轉讓的物品。明明是別人留低的垃圾,自己沒什麼回憶,原來扔掉時「覺得浪費」這心理負擔也不輕; 加上在英國處理大型垃圾是很花錢的,深感平日就該捨棄多餘的廢物。

而沒有斷捨離掉的,全是中學時代的東西。同學暑假時寫的信,笑容靦覥的學生相,畫簿做成的紀念冊,還有兩本畢業生記錄,10多年前從香港搬到英國,今年再搬到日本,珍而重之一直伴在身邊。記錄中有中文老師的一句:

.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

當年老師贈予離校高中生的話,現在感受特別深刻。正好是在異鄉最需要學習的兩件事。

把舊物捨掉,或是抽身離開,也許是騰出生活和心靈空間的第一步。但是,能夠和得失+自己的選擇共處,在新環境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我想,才是每位異鄉人所嚮往的自由吧。


-----

新建立的京都生活記事  是我的樹洞 路過歡迎follow支持一下 :) :https://www.facebook.com/asahanada

( 櫻花季@京都御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