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顥熹
羅顥熹

本名羅顥熹,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本科畢業,現於中文大學哲學系就讀文學碩士,興趣多元,對明清哲學、文學、歷史有所深究,近年涉足東亞政治、公共政策、倫理學及近代中國史之議題。

未竟之路?—再讀《馬來西亞民主轉型:族群與宗教之困》

【按:原文曾於2018年7月23日公開發表,事隔四年事過境遷,大馬政壇風雲突變,本文的觀點大多過時。】

今年五月馬來西亞舉行第十四屆下議院選舉(下文簡稱馬來西亞大選),結果令人震驚。執政一個甲子的國民陣線(國陣)於大選意外慘敗,喪失執政權,意外促成一九五七年獨立以來首次政黨輪替。反對聯盟希望聯盟(希盟)在政壇老手、前首相馬哈蒂爾領導下得到在中央執政的機會之餘,在地方議會選舉亦新奪得五州執政權。

說國陣「意外慘敗」,原因其實挺有趣。剛被檢察部門起訴的前首相納吉在本年三月未解散國會前,先提請國會在一片反對聲中通過該月初才發布的《馬來西亞第六次選區重劃報告》,藉此重劃大選下各州的選區,以圖使國陣在之後的大選可以保持過半數議席,又可提升選舉支持率。然後又在四月按照規定請求最高元首解散下議院,五月八日進行全國選舉(見注1)。可想而知,納吉為首的國陣政府是使用了合法手段,務求延續中央執政權。那曾想到一個半月後,不但沒有為帶來好處,還讓他們在國會選舉吃了一場大敗仗:國陣只取得下議院的七十九席,僅佔約三成六之議席,支持率跌破四成。

本年初筆者曾參與城市大學出版社及教育大學大中華研究中心合辦之「後殖民東亞社會力量的挑戰:馬來西亞與澳門」,講座後曾與《馬來西亞民主轉型:族群與宗教之困》作者王國璋博士及「東亞焦點」系列叢書主編羅金義博士交談,不難發現大家對政權輪替持相對保守、甚至悲觀態度。王博士曾在其著這樣寫道:

在1970年代至2008年這幾近四十年的歲月裏,有整整兩代人根本無法想像國陣政府跨台。(見於《馬來西亞民主轉型》頁94)

書中後半部觸及2008年與2013年兩次大選,這兩次大選可謂為國陣帶來不少打擊。因為反對力量選擇在選舉聯手,採取單挑方式迎戰國陣參選人,結果在2008年國陣先丟失在國會的絕對優勢,2013年更首次得票率不及於反對聯盟。若要簡單解釋變化之象,馬來華人(馬華)在兩次大選的取態未嘗不是關鍵,尤其2013年大選後納吉批評馬華棄投國陣,當地報章《前鋒報》更以「華人還要什麼?」作為頭版標題。

馬華在兩次大選究竟做了甚麼?原來他們把票轉投給反對力量中的民主行動黨(見注2),國陣內以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華公會)作代表的華人政黨因而大敗。馬華公會在2013年更跌至只有7個下院議席,因此退出內閣。從此一投票取態之轉變,多少窺見出馬華對現況之不滿,已有求變之心,希望透過投票宣洩不滿與對執政國陣的不信任,更期望來一回大翻盤,他們此舉似乎同時表達了一種無懼,不怕再有一回五一三暴動。只是國陣兩次大選仍能堅守馬來鄉郊及東馬的選區票源,故能保住中央執政權。

2018年大選可謂最不可測的一次,一來執政國陣既面對納吉醜聞纏身,又要面對內部各成員政黨的內鬥;而反對力量情況也不是甚佳,人民聯盟因成員政黨就國家宗教政策爭議在2015年瓦解,伊斯蘭黨開明派出走加入國家誠信黨,並與民主行動黨及人民公正黨合組希盟。

希盟在2016年迎來一個意外機遇,馬哈蒂爾和納吉公開決裂,並復出政壇,帶領支持者另立土著團結黨。雖說理念有異,新黨也尋求和希盟合作,在該年年底簽訂七點大選合作協議,翌年更正式加入希盟,準備四黨聯手拉倒國陣政權。這個聯盟說它不穩固,多少和各成員政黨之間的政策理念有距離,只不過納吉是四黨共同敵人,才使他們走在一起。大家若細看,希盟今次勝選後其實也花了半個月時間組閣,才確定各人分工,也不能代表接下來五年執政聯盟風平浪靜。

澳門大學蔡怡竑博士在大選後發表了一篇名為〈老馬識途 大馬變天 首嘗政黨輪替 做到民主覺醒〉的文章,肯定了馬哈蒂爾的復出對大選的影響。蔡博士指出馬哈蒂爾突破他自己非常熟悉的建制問題,破壞了納吉在選前改劃選區的苦心。且納吉政府強推消費稅,弄得民怨沸騰,促使馬來人選民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更要命的是馬來社會價值判斷,尤其對貪污的容忍度。納吉自己在一個馬來西亞基金貪污和債務問題脫不了瓜葛,無異令傳統國陣選民不滿。另外希盟在土著團結黨協助下,挑動了馬來鄉郊選民及東馬選民,成功攻陷國陣票倉。加上馬華堅定不移繼續支持民主行動黨,馬華公會在是次大選拉票時已有哀求之意,結果仍近乎全軍覆沒,只有魏家祥一人險勝對手。

希盟意外執政,不代表一切結束,馬來西亞政治仍未完全脫離「族群與宗教之困」,且前副首相安華的獲赦復出、馬來西亞的債務風險、未來王室與政府的關係、對納吉的調查與審判、和中國與新加坡的外交經貿關係,一切只是現在進行式,仍有待更進一步觀察,只能說可幸大家對結果採取理性態度接受,和平換局,避免了半世紀前的慘劇重現,不能不謂令人可喜。


作者按:本年書展「東亞焦點」系列叢書推出兩本新著,分別為譚志廣博士的《澳門文化遺產保護:公民參與的策略》及葉崇揚博士的《轉型中的東亞福利體制》。

注1:馬來西亞大選自1969年起同步舉行下議院選舉及地方州議會選舉。是次大選只有東馬的砂拉越州因已在2016年舉行州議會選舉,故是次大選只選舉下議員。其餘十二州則同步進行下議院及地方州議會選舉,各州議會多數黨會取得該州政府執政權。本文因篇幅所限,只集中中央政權變換,地方政權更替可另文討論。

注2:民主行動黨乃今日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馬來西亞分部之繼承者。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後留在馬來西亞的人民行動黨成員重組政黨,接續李光耀跨國族國家政治理念,漸成一段抗衡國陣的政治力量。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