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牧
艾德牧

自由职业者,艺术爱好者。

后半段的耐力


逐渐发现,前半段常常自由而辉煌,后半段则沉默而忍耐,就好像凡事都只为开篇的那一口气而活。

 写三明治每日书(一个写作产品)几次下来,开始时一干人显得热情高涨,打情骂俏;中段之后逐渐沉默,再多的言语好像都带上了已经风干的尴尬;到了尾声,不得不挤出来的几句话,都是诸如送礼品之类的事务,连结束的寒暄也显得有种塑料般的热闹。下一期的官宣一般也发生在中段,就像是另一个希望似的,很快攫走了眼下其实还漫长的时间。

 以前做消费品营销也是这样,大幅的心力都花在前期那个闪亮想法的出现,以及事先的全盘计划,等到campaign也好,产品launch也好,真开始了,也就等于工作大部分结束了。连消费品本身也是这样。消费者买到一个新产品,xx香氛,xx精华,xx蛋白,一个全新的富有生命的姿态蓬勃而出,买完的那一刹那,似乎就已经享受完了这个生命,可以期待下一个续命的innovation的出现。所以往往根本用不完产品,就换到下一个。

 很多人,包括我,貌似也是这样过活。上中学时,老师总是说,你呀,就是吃老本的那种人。凡事一开头,满头金光地冲上去,智力体力可以炸出个全胜的局面,随后就寥寥落落,漫不经心,也不知心思又跑哪去了。

 这一切都仿佛在说明,实体的重量常常集中于那个张扬的开始,那个即将迈出的态势和节奏,就像是新媳妇的样貌,彩礼,家世,仪式都是最重要的,进了门的一切琐事,心事和遭遇就不再有人关心。

一浪接着一浪,一浪过去,浪里的细节也就跟浪一样散失了。快速闪耀的一切,都在向人索取着不知何时会冒出来的代价。

 偶然在前几天也聊到了产品周期的问题。一个产品,很离奇的,也是具有周期这种特点,一定要经历生老病死,如同任何有生命的机体一样。所以任何以产品为主的公司,都没办法在时间的磨难中存活下去。但那些百年的跨国公司又是怎么活下去的呢?事实上,它们就像是饕餮一样,不断地吞下一个又一个新生的生命(新产品),以维系自己庞大的身躯不至于倒塌。它们就是现代的真正的怪物,跟那些出现在山海经里的一模一样。

若是一个人的话,是否也可以像这些公司一样活下去?换一份又一份的工作,一份又一份的恋情,甚至,一个又一个的婚姻,一个又一个的孩子?

我好像离中年的那种灰暗越来越近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