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W
CRW

社會學的學徒、貓奴、御宅族。

討論:該如何克服疫病管控失靈的惡性循環?

雖然台灣在1月27日尚未發現社區傳染的現象,但一名從武漢返鄉的台商隱匿接觸史的行徑,加上本次冠狀病毒具備無症狀也能傳染的特性,高雄市已經出現蒐購口罩的風潮。同時,另有一名自武漢返台中的台商沒有自我隔離,卻沒戴口罩高調出遊,引發網友搜索住址後撒冥紙。雖然有多人已經警告馬英九市府在2003年封鎖和平醫院導致的慘劇,但台灣社會緊繃的氣氛似乎不見和緩下來的趨勢,實在非常擔憂接下來的發展。

Matters上面已有不少文章描述或討論疫病發生的政治及社會背景,我試著把它們歸納成簡單的兩個條件與應運而生的四種群體。首先是武漢當地政府在初期壓抑公衛資訊的流通,導致境內外陸續出現傳染病。而一切公開討論疫情都被視作謠言的情況下,聳動的消息不僅帶來恐慌,也比公衛資訊有更強的傳播效果。人們在這種情況下評估風險,結果是具有資訊能力的族群過度準備或選擇逃跑,缺乏資訊能力的另一群則毫無準備。

由於缺乏實際的調查,無法確知這四類群體的比例多寡,只能以推論的方式理解傳染初期的條件。當然,我們都知道後來的發展是中國政府選擇以阻斷交通的方式來防堵擴散,然而在醫療資源不足、整體社會政策也無法說服人民可以衣食無虞地待在家中或醫院的情況下,封鎖交通的政策比起自主隔離、更像是強制監禁。既然無法相信自己可以安全度過疫期,那麼逃脫便是最自私卻也最理性的選擇。

形成了人們從發源地散開的推力,並且有確診病例出現在沒有資訊控制政策的香港、台灣之後。對於邊境防疫政策感到失望、憤怒的人們,可能一面因為疫情擴大而導致恐慌,也傾向將問題歸咎於病患個人。此時政府比起籌措防疫政策,選擇監禁或重罰這些眾矢之的更為輕鬆,這再度提高隱匿接觸史或逃跑的推力,成為下一次疫情擴大的條件。如果將這個惡性循環製作為示意圖,如下:

當然,香港與台灣的政治條件有巨大差異,我完全可以理解香港人拒絕收容病患的壓力,或是高雄人想找該名台商出來打球(他當球)的衝動。我也不會譴責這些行為自私,只是在如此悲觀的預期下,想要拿出來跟各位討論:有哪些方法可以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哪一個環節最有可能被改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