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ri
Suiri

大家好!! 我是就讀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二年級學生 水沼翠里 這帳號是為了交心理學的作業建立的!✌︎ 歡迎大家來跟我討論喔!!

外在動機vs內在動機

 


大家好,我是這學期修習詹老師心理學的課程的學生水沼翠里!

我想利用Matters公開分享我的學習心得,但如果有寫不好的地方,歡迎大家糾正我,也歡迎跟我分享一些簡單的心得喔!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主要探討外在動機內在動機

  雖然這麼說感覺很自大,但我到現在都很佩服高中三年間有辦法那麼拼命讀書的自己(上大學後有點想放鬆,就沒有像高中時那麼拼命了!)。當時我身邊完全沒有人叫我要讀書,父母好像也是因為很信任我所以都沒有在管過我的課業,我也沒有非得要考上大學不可的理由,身邊的同學們也沒有說到很認真在讀書,讓我感受到同儕壓力。我認真讀書是因為我真心認為讀書蠻有趣的,加上國中之前幾乎都沒在讀書,所以能對書上的內容感到有興趣吧,當時的我覺得上課內容非常新鮮,跟我小時候受日本教育時學過的內容也差很多,真的還蠻有趣的。書讀得好還能拿獎學金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還能順便得到同學們與老師的稱讚,被貼上乖寶寶的標籤,根本是一石二鳥。我也想說說不定可以拼拼看課業,看自己中文實力能到哪裏,順便向大家證明一個國中之前都沒在讀書,而且中文不怎麼好的人,究竟能做出什麼大事情呢?(想跟大家證明自己能力,感覺就已經有一些外在動機的成分了!)

其實上高中前我已經知道自己非常不擅長考試,所以想利用繁星制度慢慢努力慢慢累積實力考上理想大學(雖然繁星還是要看學測成績,但會先比趴數再看學測成績,所以1%的我學測考非常爛還是勉強考上目標大學了),當時的我也知道如果大學能考上國立大學就可以好好省錢,把省下來的錢花在其他事情,讀台北的學校也非常方便不用住宿,同時也能省下許多時間(我想做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時間是最寶貴的!)。加上繁星放榜是三月,比個人申請跟指考還要早許多,因此我一考上大學就去打工賺錢,或是參加一些活動,出國旅遊等,體驗各式各樣的事情了。先苦後甘,前三年真的非常拼,考上之後到現在,日子都過的還蠻順利的。

故事說到這裏,大家一定覺得我是神人,但經由一些分析之後發現其實背後都是有道理的。高中三年說短不短,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能堅持下來呢?我的外在動機與內在動機是什麼?我如何自己控制它?我是無意間控制的嗎?

先講一件我認為蠻有趣的事情,就是當我考完最後一科時(考完納入繁星成績的最後一次考試)有發了一篇文在社群軟體上,內容主要是在說這幾年來讀書的感想,而沒想到竟然能得到劇烈回響!有人留言說:「壓力不要這麼大,再這樣下去你會垮掉的啦!」、「我心疼你!」、「你要好好放鬆,不然總有一天身體會受不了的啦!!」......等等。原來在他人眼中的我,是拼命讀書的學生!但其實我當時並沒有覺得讀書事件辛苦的事情,我反而樂在其中!壓力是還蠻大的,但這都是我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所以不會覺得很辛苦。而且只要努力一點,成果就會跟著多一點,考試考不好,我認為問題基本上都是出在自己身上(除非老師出題出的不好),所以我在檢討自己的時候也覺得很充實,每天一滴一點進步,蠻有成就感的。我也對學習的內容感到有興趣,所以讀起來也沒什麼太大的壓力。有問題的話也可以去問老師,多利用學校資源,幸運的是,老師們也非常願意解決我的問題。我體驗到了當我努力想做一件事情時,看到我的努力而感動的人們也會全力幫助我。這三年間我透過讀書看到了許多事情,也學到了除了知識以外的事情。

  但重點來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三年以來都能保持與剛入學一樣的熱忱,每天不斷讀書呢?我覺得這跟內在動機有很大的關聯。但說到這個,我覺得我必須從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模式開始說起,雖然不知道這跟日本教育有沒有關係,但我從小就很少以「外在動機」來督促自己做事。我小時候(到國小六年級)是受日本教育的,當時學校的氣氛就是每一個人都是自動自發的做事情,而這也不是說老師叫我們要主動,反而像是學生自然而然就學會的事情(日本老師們可能有什麼特別的教學方式,可以誘發出學生的學習動機),包括上課時學生自願舉手朗讀課文,主動幫老師,參加沒有獎勵的比賽,報名完全沒獎品的活動...... 我們作業也很少,沒寫完老師也不會有懲罰(其實也很少同學沒有寫完),整體來說是一個好的循環。其中印象深刻的是,我們每天都會有一項叫「自主學習」的作業,可以查任何自己感到有興趣的事情並寫到筆記本中,形式非常自由,所以亂寫其實也是沒關係的,但是如果老師看到有寫得好的同學,就會把他的作業影印下來貼在教室後面的佈告欄上。自從知道這件事之後,我每天努力寫作業,每天到後面布告欄上觀看其他同學的讀書內容,並與自己的作業做比較,努力改進。

  先別問為什麼,但我其實也受過台灣的國小教育,而台灣學校的上課模式讓我感受到的是「賞罰教育」,像是沒交作業老師就會紀點,午休沒睡覺風紀股長就會在黑板上做記號,且作業的量真的是多到可怕,跟國、高中有得比。我發現這些做法,都是以「如果沒有懲罰,學生就不會寫作業了」為前提而被發明出來的作法,跟日本教育是有點不一樣的。其實,在我剛開始轉到台灣學校讀書時,我覺得作業真的太多了,有一陣子因為不適應而感到壓力。但其實我家人也不會叫我讀書,加上當時我也有自己的夢想(當運動選手),因此也算是都沒在認真讀書,雖然表面上還是有寫作業,但是沒有非常認真的對待每一次考試。我覺得正是因為我到國中都沒有在認真讀書,身邊的人也不會因為我考不好而罵我、責怪我,因此我對「讀書」這件事是不排斥的,導致我在高中時還有餘力讀書。反觀台灣的學生,從國小就被身邊的人督促要讀書,而在那麼小的年紀被叫去看書,也不知道用意在哪,所以我認為,到了高中幾乎每一位認真讀書的台灣學生都會感到筋疲力盡。我身邊幾乎所有的台灣朋友,都會跟我說他們讀書是因為被逼的,不然就是不得已的,國小時期曾經對於任何學習都沒有動機,我覺得非常可惜。

  我之所以能堅持三年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內在動機,但我覺得還是有外在動機的輔助。我認為我兩邊動機兼具,所以才能夠這麼穩定的長期間學習。就像高一第一次段考沒有考好,我卻還拿到班排一的成績,讓我驚覺自己只要拼名學習,說不定就有辦法跟上台灣學生的腳步,只要有認真讀書,就能拿到比較高的成績,同時,讓我體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讓我有意願繼續學習。每次考試考好,家人也可以向公司申請獎學金,因此每次段考我都非常拼。讀書內容剛好也是我喜歡的,而且讀學校的課本或是課外讀物可增加一些國學常識或是其他科的基本知識,讓我感到有興趣,有時我讀書讀到一半,我還會聯想到更深、更有趣的問題(有些與學校課業或是考試題目無關,但我查的非常開心,也學的非常開心)。有幾次還在學習時上體會到了心流經驗,而我認為這也是我能夠持續學習的動機之一。當我不斷研究新的學習方式或是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做完改進與檢討時,讀書效率就會提升,也讓我感受到了成就感,以及體會到了「思考」自己的讀書方法是多麽有趣的事情,且這項技能以後還是能持續運用到其他事上,所以我不只學習到了課本上的知識,還學到了一些一輩子都能運用的技能。再來,高中時我就有很明確的目標就是大學想申請交換學生的資格並體驗出國遊學,但因為費用較高,因此想先考上台灣的國立大學省學費,再拿獎學金之類的補助來減輕金錢負擔,之後再要求父母贊助等,長期的目標也幫助我維持了三年的讀書動力。

  除了內在動機,我覺得還有一些外在動機也是維持我讀書動力的原因之一。就像是:

第一次段考後同學以驚訝的語氣稱讚我好厲害,讓我感受到了認同。

每次考完試,老師會把成績貼在黑板上,這時我的分數比其他同學還要來得突出時,我也會感到榮耀感。

還有當時英文是我相對其他科比較好的科目,老師出的考試剛好也不難,因此只要認真讀每一次就能拿滿分,得到成就感。

小老師都會看到每個人的成績,因此我想要一整學期都拿滿分,獲得他人稱讚。

每一次段考完都頒獎,在我上台領獎時都能受到許多關注(尤其是我的名字有四個字,特別明顯),因此想要每一次都上台讓大家知道我是會好好讀書的學生。

老師會優待上課認真、成績比較好的學生,非常尊重我的想法,因此拿了好成績也有許多人際待遇上的好事,也能獲得老師信任,擔任重要的角色(例如總務、班長等)。

學生有不會的問題時也會跑來問我,讓我感受到我是被需要的,每次教完,同學們也會稱讚我「好會教」、「我懂了謝謝你」等稱讚的話,讓我感到自己有幫上了其他同學的忙,非常開心。

每次考完試公佈成績,老師也會先想知道我的成績,或是以我的成績作為班上成績的標準,讓我感受到我的角色之重要性。

繁星撕榜時,成績越好的人可以先撕榜,且前幾個先撕的人受全校注目,我所撕的學校對後續的繁星生影響很大,也讓我感受到我在非常關鍵的位子,感覺我是很有影響力的人!

成功向其他人證明「就算是日本人,認真讀書還是能跟上台灣學生的腳步」之事實。

  我必須承認自己也是屬於喜歡受關注、或是獲得他人稱讚、成為突出的那一個人。但是,我認為這些外在動機也有喚起我的內在動機,就像書中所說,這兩種動機並不是互相排斥,是可以同時也可以單獨發生的,且我剛好順利的同時激發了兩種動機因素,相輔相成,成為了三年努力不懈、一直前進的動力。我對於他人的稱讚有時也是會表現出高度的需求,但同時也有在享受學習,因此當時的我或許具備了高度的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才能每天認真學習。

  老師對我下次考試的期望,也對我的學習動機有很大的影響,如同畢馬龍效應,當時老師們也相信並持續鼓勵我,希望能把我成績越拉越高,除了提升學校競爭力外也希望我能順利考上目標大學,有時我考的沒那麼好,老師還是會持續稱讚我。當初如果是在一個考試考不好就會遭懲罰,或是會被老師罵的環境,容易被他人影響的我可能就無法持續了。這三年間,可看出教師回饋與期望的重要性。

  為何我在就讀高中三年期間有辦法每天拼命讀書,維持三年來班排一的成績?我認為除了上述因素外,需要考慮進去的條件實在是太多了,我想這次先寫到這邊,之後有什麼新發現再加進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