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nokia
Motonokia

追尋幽黯的角落。Motonokiaratio@gmail.com

雜草地04 人生關鍵總是匆促草率

(编辑过)
艾莉絲.孟若《出走》|閻連科《日熄》|《奈波爾的作家論》|《心向群山》

《出走》

孟若是我第一個購買全集的作家,但我想,關於她的閱讀旅程到此先必須暫停:她濃度太高,我讀得心累、疲倦、該緩緩。因為,她實在太會抓人生的關鍵節點,短短數千字中,人的一生就被如此濃縮,說實在話,我有時甚至覺得在看訃告。

對所有販夫走卒而言,那些表面的重要時刻大致相同:結婚、錄取、晉升、生子、家、死亡。這些主旋律引領人的一生,如同那些九十年代耳熟的四四拍流行歌曲:先是八個小節前奏,接著一拍空白提醒聽眾主歌開始,連著副歌的高潮,間奏,然後旋律再重複一次,副歌再重複一次,結尾。

四和弦C Am Dm G7、卡農八和弦C G Am Em F C F G、順階和弦逆階和弦、宮崎駿式的小調開頭、日本經濟狂飆時期 Tokyo funk的BASS狂歡、東岸City Blue的R&B油膩唱腔。

以上各種曲式大同小異:開頭、累積、高潮、間奏、再高潮、最終歸於平淡。記住,男高音一定至少要到一點B,女高音要到兩點F,否則不算個好歌手。

但孟若告訴我,不,並不是這樣的,人的一生,不在於那些奠定基調的開頭,也不是牧歌式的主歌,也不是那些衝向情緒高峰的副歌。

關鍵往往在於那些突兀的過門,像是在歌曲往前行進的路上,莫名其妙插入了一個不屬前段也不屬後段的減七和弦。這種和弦往往是初學者剛開始練習閱譜的障礙,因為它如同雞肋,少了既不會影響樂句進行,多了又彷彿炫技。作曲家必須小心計算,在適當之處加入,吊起聽眾的腦下垂體。

如同往天靈蓋插進一根針,將冰冷灌進脊髓。

彷彿孟若在我耳邊說,不,不如你想,人生關鍵往往不在那些表面的濃厚重彩之處。例如,關鍵時刻不在那眾星拱月的婚禮,而是婚後多年,已然了解了婚姻的角力和盤算,厭煩於當下,猶豫不決。此時妳突然得知前男友的消息,發現他仍然單身,於是下定決心,去他所在的城市旅行,期望老天讓你們在人海裡不期而遇;或是在公司已久,也不是沒對更上一層樓動過心思,但經過數年上司的不冷不熱,早已對升官死心。沒想到突然之間收到長官要妳擔任主管的消息,此時,妳卻嚥不下這口氣,厭惡這如同雞肋的賞賜,氣一堵臉一紅就提出離職,彷彿已證明了自己,再繼續待著也沒意義。

那些關鍵時刻總是匆忙且草率,讓情緒佔據了腦袋,無法考慮利害,只想一走了之。

孟若挑選的這些人生時刻總不讓我喘息,還讓我想起以前手在吉他指板上打結的痛苦回憶,只好先把剩下的孟若放在書架上吧。

 

《奈波爾的作家論》

奈波爾擷取他一生中重要的幾個節點,寫成五篇沒啥關聯的文章集結,從作家小時候在千里達的各種印象、至英國時遇到的各種人事物、再寫到對印度的看法,篇篇獨立,難以串連,只能說,這書是粉絲項作品。裡面當然有些文字、觀點極為俐落,但如果作者是無名之輩,我真覺得難以成冊。

某些我覺得有趣的觀點片段:

「有文學野心的島民都必須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經濟規模不大的小地方,只會孕育出命運簡單的小人物。……島上沒有任何可供小說家或詩人入文的材料,擁有文學野心的人於是變得狹隘,很快就江郎才盡。」

「我們這一代有些已經成為真正殖民地居民的人,卻墜入了殖民地式的幻想中,他們編造祖譜與過去,透過這種方法感受那虛構出來的不存在的確是自己的過去。」

「甘地是許多想法的綜合體,有些想法源頭甚至相當怪異……還有他母親鄉下的宗教觀念、曼徹斯特不吃早餐協會、以及南非監獄裡的規矩。他創造了屬於自己的靈性以及聖潔生活的觀念,然而卻沒有抹滅某些印度的標記:長髮、藏紅色的袍子、以及代表階級的白檀象徵。」

「甘地成了一個有許多微不足道的主張的人。」

「反叛在西歐文學上早已是一個重要主題。當異於他人的反叛者自覺強壯到足以承擔既有秩序,當秩序的可變性與安全性給予反叛者空間時,就是現代小說真正的崛起時間。」

「讀者知道故事的主軸走向,但枝節才是真正吸引讀者的地方。」       

 
《日熄》

這本小說裡,閻連科並不如以往文字裡熱愛對黨和歷史施以筆墨。老實說,這樣的寫法固然讓讀者少了點對過去事件品頭論足的樂趣,但這樣一來,讀者反而能更聚焦於人物及村莊本身—至少對我而言。

有時一再強調過往那些慘痛回憶,不管作家寫得多好都讓人厭煩。作家手中的筆應是利刃,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能切開纏纏坨坨的時間團塊。社會中的矛盾時時發生,作家應將當代事物作為養分,不一定非要糾結於過去不可。

沒有確切時間點,沒有確切背景,沒有確切主旨,這就是一部這樣的小說,閻連科憑著他對當代農村的了解,寫出藉著人人陷入夢遊的場景,村民們放肆地發洩心中慾望。那些村民表面上雖和氣交往,暗地裡卻往往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在夢遊中,他們化身為不同人格大肆搶劫殺人,或無所謂地說出那些慾望之言,彷彿只要夢著就和醒著並無相干。這些人最終會醒來,卻將夢中發生之事「故意忘了」,心知肚明以後日子也和往昔沒什麼不同。他們眼光既不短視但也不長遠,看到的未來恰是門前東西南北方圓五百米,是標準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但我想,只要資源缺乏,人人皆能精緻,人人皆利己。

 

《心向群山》

這書聲名卓著,國際上連得大獎,我是第二次看了,以前看真覺得作者在掉書袋,這次看,還是覺得他在掉書袋。又不是張大春。

麥克法爾試圖抓住山岳的各個面向,主要從人文地理方面。他探討了人對高山之景仰崇拜、對山岳之恐懼、地景之恆常、及攀登之野心從何而來。

他試圖梳理數百年人類對於山岳各方面的想法演進,幾乎段段皆有引用,唉,真讓人不耐,感覺像是看半本論文。

說到論文,我認為這本在主題上和段義孚的浪漫主義地理學有極大關連,可以一讀。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