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融僧蹤
妙融僧蹤

心在哪,哪裡就有寶藏

三個故事三句忠言


  • 不把方便當藉口

曾經在佛學院的畢業典禮上,我聽到一位尼眾長老,對即將走向弘法事業的學生們講話。她說:「你們要小心,方便出下流。」

當時我不是很理解,也覺得這位長老說得太嚴重,可能因為當時不喜歡這樣的說法,反而深深地記住了。

在後來的人生中,我卻時不時地因為看見或經歷了某些現象,而想起這位長老曾經的忠告。

確實,拿出一個並不如法卻有其方便的暫時方法,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個所謂的「方便」,到底是真為了他人或事情好,才有意識地暫時施行的方便善巧,還是為了自己內心那不為人知的企圖與貪圖,而將方便善巧作為失控行為的藉口,到底屬於哪一種,其實誰也無法真正知道。

這唯有憑藉著自己的道德良心與修行素養,在自己心中去畫出分界線。「方便出下流」這句我不太喜歡的表述,卻也在我心中刻畫出了一道深深的底線。

  • 就說自己的做到

一直以來我對教學講課沒有很大的興趣,可能因為當一個老師,從來就不是我想過的志趣,事實上,小時候我幻想過的長大以後的工作,應該是007。

然而命運卻把我推向了不曾想過、不甚喜歡的「老師」這個角色與身分。

其實在被稱為老師之前,我的第一個進入社會的工作是翻譯。能夠處在第二線,做一個不用負起教學全責的翻譯,是讓我感覺比較舒服的事情。

然而好景不常,由於明就仁波切即將要去閉關,而我是當時為他翻譯最久,也被認為是比較熟悉他的教學內容的人,再加上不想成為打擾人家閉關心情的那個逆緣,於是迫不得已的,答應了仁波切在他閉關期間,規劃影帶課程,繼續推廣他的禪修教學。

在仁波切將要入關之際,我把握了機會問仁波切,對於即將要去帶領禪修、教學佛法的我們有什麼建議,仁波切只簡單的說:說你做到的。

後來的十多年,我看起來成為了一個弘法教學的人,也從那時的逼不得已勉為其難,成為了他人眼中(未必真實)的身經百戰信手捻來。

然而我發現也看到,在每句話出口之前,縱然間隔短暫,卻仍然是經過了心裡的分析判斷。

曾看過一本書叫做「決斷一瞬間」,講的就是人腦依據經驗、知識、認知等基礎,隨時都在每一個瞬間,作出決定、做出篩選、做出指令。

「說你做到的」這一句話,成為了我在與人說話溝通時,努力讓自己保持心智,能夠以如實地表述作為發出言語之前的衡量標準。

  • 依靠自己的福德

竹清嘉措仁波切,我的上師。曾經他在美國連續住了幾年,從那時起,他似乎決定了不再四處弘法教學。

突然的改變,讓學生們無所適從頓失依怙,於是我決定去美國找他,也決心跟著一起待下去。

連續幾個月,每天像是上下班一樣地,九點到上師的住處,作務、打掃、幫著煮中餐,下午有時跟上師著出門到處轉轉,有時在公園漫步,有時在大商場中來回漫遊,也有時一起唱唱道歌,還有更多時候,什麼都沒發生,甚至一句話也沒有。

但是我挺喜歡這樣的日子,只要能在上師身邊怎麼都好。我甚至開始想像,就這麼跟著上師浪跡天涯,成為一個隨侍在側的尼師,就像每一位大師身旁的侍者喇嘛那樣,就這麼無憂無慮地跟著。

一天在午餐時,仁波切坐我對面,突然告訴我:你該離開了。我立刻說「不要」。然後他沈默了一會兒說:不要依人要依法,不要靠上師,要靠自己的福德。

當時我很不明白,在把上師奉為至要的藏傳佛教,在大力宣傳著什麼都可以沒有,就是不能沒有上師的藏傳社群中,他這話,前半句我知道那是佛陀所說,誰也無法有意見,但是後兩句,卻讓我感到很震驚。

之後仁波切的話越來越少,吃得越來越少,越來越不出自己的房門,也越來越不跟任何人互動。終究我是離開了。

當時不能理解,甚至想過那句話有可能是打發我走的說法,但是十多年後的今天,回顧了生命中的種種發生,我似乎有點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

「依靠法並為自己負責」這來自上師的忠告,曾經一棒子傷了我的心,也一棒子將我打醒。

在漫漫菩提修行道途上,我們終將認識到,學佛修行的最終,是從真正願意為自己負責開始,繼而擴展到承擔起整體生命的福祉,然後我們為此盡了一切自認為的努力,也在這過程中挫折又再站起。

也許看起來,我們做到了很多事,達成了很多心願,利益到了不少他者。然而最終的最終,我們也將會發現,其實完成的,是自己的人生,圓滿的,是自己的生命,成就的,是自己解脫。

PS

這三個小故事中,哪一個忠告你覺得最有感覺?為什麼?想聽聽你的分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