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徒
狂徒

我喜歡研究和挑戰艱澀的學科,也喜歡用易懂的人話分享知識。 http://madx.ctcin.bio 歡迎各位批評指教,互相切磋。

研究與回測

「不要指月亮。」
「為什麼?」
「因為你的耳朵會被割掉。」

年幼的我,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當然不信這一套,於是故意指了一下月亮。幾天後,我的耳朵裂開了。

在這件事情中,割耳朵是理論,伸出手是實驗,耳朵受傷則是結果,但這和投資又有什麼關係? 關於投資,各位可能讀過很多書,看過很多影片,參與過很多討論,也聽過很多不同的理論。那要怎麼才能知道哪種說法是對的? 我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實驗。

FED降息股市就漲? 定期定額可以讓波動變小? 技術分析能讓獲利增加? 槓桿投資會增加風險? 市面上的說法百家爭鳴,我永遠可以找到贊同的和反對的聲音,所以除了腦力激盪外,實際做個檢驗也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了解,哪邊才是對的,哪邊的說法有誤,又或是兩邊都錯了。

我常常在文章內鼓勵讀者質疑我,別馬上相信文章敘述,並且最好動手做實驗。不是因為我喜歡辯論,而是我認為這對彼此的知識增長都有助益。如果大家測試的結果和我的結果一樣,那麼我的講法,就有比較高的可信度。而萬一我的說法受到挑戰,那麼我也有修正的機會,不論是提出更強的證據來佐證,或是承認錯誤並改變我的論點。一直以來,我在投資領域徜徉,我認為研究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找出屬於自己的結論,可以讓心態更穩定;推翻自己的信仰,也能讓我更上層樓。

不過,有個問題很嚴重。我們都會希望實驗可以「再現」,這樣在跟朋友吹噓的時候不會漏氣,而且不論贊同者或反對者都有機會從頭驗證。可是市場無法再現,我們不可能故意製造出一個一模一樣的疫情、金融海嘯或十年牛市(你真的想這麼做的時候可以跟我說一聲),然後看看不同策略如何運行。因此,大家只能以既有的數據當材料,模擬當時的環境,簡稱「回測」。

回測,聽起來好像很專業,不過其實非常簡單,而且過程充滿樂趣。例如有人跟我說,某支股票十年漲了三倍,我只要找到當時的價格,再跟現在的價格對比,就能驗證真偽。例如有人說,股票長期而言能跑贏債券,那麼我可以用Excel繪圖,結果就一目瞭然。手邊工具簡單,有簡單的回測方式;而對於會程式語言的朋友來說,回測項目可以更為複雜,而且運行也更有效率。

研究和回測能力,可以把投資者之間的實力差距急速拉大,而這種差距無法靠努力弭平。

我再講一個故事。我剛開始練槍的時候,總是一下子把子彈打完,可是看著破爛的靶紙,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射擊準度怎樣。後來我開始慢慢射擊,每幾發就把靶紙拉回來檢查,並微調姿勢。我開始注意到持槍造成的肌肉疲累和槍械本身的偏移,以及射擊速度的因素,也去研究韋佛、等腰和center axis relock的差異,後來成功將彈著點漸漸縮小。有些人就是喜歡玩轉輪或有雕花的手工手槍,但我為了加強準度和熟悉度一直拿Glock和春田;有些人喜歡拿AK 47享受後座力的快感,但我總是鍾愛FN P90的個性。(事實上P90舉槍就比AK快多了,也比較實用) 究其原因,我為了增加速度和準度去靶場「校正強化」,而不是為了「玩樂」而去消費。每次打完的整堆彈殼,就是實力進步的象徵。

同理,一個股市打滾30年的民眾,每天「憑感覺」買賣,一下子聽內線消息,一下子看線圖型態。他把股市當遊樂場,時而豪氣的一擲千金,時而求神問佛想賺偏財。另一個人,只有3年實際經驗,可是他運用電腦,把所聽到的所有策略都回測幾遍,並且找論文佐證,不但排除掉地雷行為,也研究出穩定的可能獲利方法。還有一組機構養的程式,只有3個月的實際交易歷史,但是它能獲取昂貴的資訊,從小吃各種乾淨的歷史數據長大,每秒能計算上兆次。你覺得,這三個投資者在市場上遇到,誰會贏?

可想而知,這就是單方面的大屠殺。身為散戶,我們或許無法像機構一樣全身裝備最先進的武器,卻可以避免成為馬齒徒長的投資者。請注意,我並不是說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憑一己之力,徒手戰勝電腦的算力和眾人的研究,但這個人會是你嗎? 可能有人能夠憑每天抄股價,悟出某種賺錢方法;或許有人能夠以徒手畫K線,判斷出市場行情,但各位何必去賭這種小的機率? 想想看,幾年前AlphaGo戰勝了人類英雄李世乭,但當時AlphaGo也才3歲。可見,擁有好的研究和策略,遠勝於單純的長期經驗和努力。AlphaGo輕鬆戰勝人類,不是因為它的年紀大,而是它懂得自我強化。事實上,後來的AlphaGo Zero,演算法更優秀,它只花了3天練習,就以100:0屠殺了前輩AlphaGo。

另外,我認為人類的視覺記憶很好,因此把數據繪成「圖表」,能夠加深我們的印象。說個有趣的例子,很多人都告訴我,股價波動呈現「常態分佈」,但光是盯著歷史數據,誰知道它們怎麼分佈? 於是我去找近一百年的每日數據,用Excel簡單把波動畫出來,得到結論。這種尖頭肥尾的「形狀」,根本不是常態分佈。我只需要眼睛,不需要計算,就知道哪些說法可信,哪些又屬於迷思。我不用知道什麼是「Levy穩定」,我也不用理會「布林通道」,我不必聽過「尾部風險」,也根本不知道業界有什麼使用習慣。我只知道,要打破一個信仰只需要一瞬間,而那張圖讓我記憶猶新。

說到數據視覺化,如果妳懶得自己畫走勢圖,可以到TradingView網站;如果你只是想簡單測試一下資產配置,可以利用Portfolio Visualizer. 這兩個網站提供免費又方便的資訊,讓一般投資者能夠快速的得到想要的答案。當然,還有其它很好的工具和網站,值得我們善加利用,獲取超出實際投資生涯的經驗。多一點競爭力,我們就可以多點勝算,投資時也更能安心。

至於反過來的圖形數據化呢? 我不禁又想到技術分析。有些讀者可能知道,我一向對「技術分析」都只講不做。我可以說出很多種理論來唬人,但自己不把它當成輔助工具,因為我幾乎都「定量」回測過。再強調一次,我不敢保證所有的技術分析都無效,也或許我讀到的資料剛好都有誤,但我認為自己的測試成果,就是無法支持它的有效性。相對的,如果妳聽了還是「不信邪」,硬是覺得技術分析有效,然後也真的透過回測和研究,找出了自己能獲利的模式,我也會贊同妳的精神,也會想要認真交流。但如果妳只是因為「我感覺有效」、「老師說有效」、「反正就是有效,你說沒效是不會用」、「不知道有沒有效,但寧可信其有」…來辯護,卻不願意自己去驗證,那麼這樣就危險了。

曾經那個被割耳朵的男孩,還是不信邪。雖然理智告訴我,這些都是迷信,但我還是決定實驗到底。我又指了月亮很多次,終於證實自己的猜想。割耳朵和手勢無關,用食指、手掌或拳頭,都不影響傷口(事實上傷口是源於皮膚過敏)。月相的盈虧、月球的天頂角、蝕相的種類、地月距的增減…都不影響我的耳朵。這就是「研究」精神,而且我樂在其中。後來,遇到晚輩向我提到這種說法,我就當場比中指證明了。

投資者無法精通所有的理論,也不可能得到所有的資訊,但我們可以透過研究讓自己更有信心,也可以透過回測來驗證所聽到的說法。各位不用進到實驗室,也不用面對超級電腦的終端,只要簡單的設備,就足以自行釐清非常多似是而非的說法,而這比書上的教條、老師的口號或「狂徒的文章」都還有營養。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如果大家能得到屬於自己的、忘不了的結論,避開人云亦云的陷阱,那麼各位在市場上就會更有競爭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