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0
M40

西進武嶺前的兩三事

(编辑过)

參加過鐵人113後,想專精單項運動能力。去年單車完成一日北高360KM長距離耐力騎,堅忍完賽,今年把焦點放在想很久的西進武嶺!

其實自己對於單車還是抱持著平時有運動心態在進行,不像其他運動咖深入研究、探索不同路線、升級裝備和突破自我紀錄那種等級。單純覺得每年要找不一樣賽事來體驗,賺取成就感。西進武嶺也沒想太多,跟車隊的學長姐們聊聊今年是否有計畫居然就真的成行了,而且只剩2個多月好好準備。就像是考試日期逼近心情才會開始嚴肅思考要怎麼順利騎完至少不上回收車。

先仔細看清一起去的車友,每一位都是老手,我算是不常練習,更別說爬坡練習了,真的緊張得認真研究,還拉上另一位新手Andy一起作伴,到時落後也不孤單。Andy也是新手,比我還不愛騎車,但也喜歡挑戰自己,若能在人生騎上武嶺也是一種驕傲成就。

緊張的兩人沒事就去網路或YT搜尋別人西進武嶺的經驗,資料很好找,但差不多都是整個騎乘過程,還很多是分享如何四小時上武嶺…這離我們很遠,pass。

看了幾支影片後心裡有底整條路程會分

中心碑–人止關;人止關–霧社;霧社–清境;清境–梅峰–翠峰;翠峰–鳶峰;鳶峰–昆陽;昆陽–武嶺

針對每段的坡度、建議的騎乘時間、過了清境小7後,空氣稀薄如何影響速度,每支影片的騎士表情都說明這些都不簡單,賽前練習準備一定要做足,不然會很苦。

有驚到要嚴肅準備後當然就是盡量排練爬坡了,跟著車友們周末或早上上班前能多騎一趟就算一趟,原來武嶺從中心碑算起,總長52公里 爬升2623公尺,平均坡度5%。車友總是建議最好盡量練到爬升高度差不多,才能練到身體適應這種強度和疲倦感。我們也開始跟著大家某個爬坡路線當天練習就是二上二下或三上三下甚至要五上五下來累積爬坡量,剩不到兩個月時間,又常遇到下雨天,真的當天能多練一趟就多練,整個就是沒事找事做。

但好玩的是,單純想體驗此賽事的心情踏入這個準備,Andy和我彼此增加好多單車上的知識。因為此趟Andy比我還認真了解去飛輪和超壓縮盤的意義、騎車跟跑步一樣看重維持迴轉速(定速跑)、還買車表紀錄各項數值監看自己進步狀態,我們也才知道原來很多車友用strava app彼此互相鼓勵,當看到車友今天又去哪邊練車也激勵自己不能偷懶阿~

那下雨天無法外騎時能做甚麼呢?家裡有練習台也盡量練迴轉速,車友也有建議可以多練核心肌群和有氧能力! 過程中還了解到背部的肌肉群在騎車中間原來會出很多力。第一次練騎爬坡一次就練爬升超過1000m後幾天,我整個背部不知為何超痛,是痛到剛躺下很痛,變姿勢站起來也痛到要扶周邊家具才能站穩行走狀態。平時根本不會特別練核心,居然一次爬升騎讓我認知到背部豎脊肌的存在和重要性!

準備武嶺跟準備一日北高給我完全不同感覺,北高是平地耐力騎,運動強度我還能承受。但武嶺是爬坡,爬坡高度越高是越考驗每人的有氧基礎能力,能否長時間承受高強度運動。對我來說反而平常訓練也該排幾天專門訓練自己zone2的有氧能力。對Andy來說,更大的收穫除了單車知識越來越多,爬坡技巧也越熟悉,還有激起男人的好勝心,更積極把此賽事當一回事,越練越強壯,越練越Fit! 連飲食都更注重何時該補充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

第一次西進武嶺是興奮且緊張的,我只求五小時左右順利完賽就會為自己感到驕傲。最棒的是準備期間也學到好多單車新知識和認識新車友,真的是沒碰時不會認真研究,遇到了就會越挖越多心得來。

賽事體驗永遠不會是當天心情而已,從一開始的準備就開啟這趟旅程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