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俱樂部
原獨俱樂部

我們是原獨俱樂部。政治上主張台灣原獨。運動上堅持自然主權和歷史正義。智識上強調複數方法與複數觀點。關心所有與原住民族有關的課題。我們也是文化橋樑的建構者。

原獨火塘|綠色殖民主義和自殺性格的當代文明

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最近我們連續談論第二十六屆全球氣候變化大會,今天讓我們來看看薩米人對此有何話說。

Sources: Circum-Arctic Art Show

今年的氣候變化大會將原住民排除在外,只有很少數人得其門而入,例如之前曾經報導過的查德原運者易布拉辛(Hinduo Oumarou Ibrahim)以森林復育學家及女權組織代表的身份與會演講。另一個例外就是來自北歐的薩米人(Saami)。芬蘭福音路德教會牧師瓦里亞卡(Mari Valjakka)以普世教協(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代表的身份與會,也算「順便」代表了普世教協的原住民族網路(Indigenous Peoples Network)。

瓦里亞卡牧師在會議上提出全球原住民族都關切的問題,並且名之為「綠色殖民主義」(green colonialism)。她指出目前薩米人所面對的困境,也就是之前為大家報導過,綠能轉換和原住民族生存權孰輕孰重的問題。當大家高呼轉向可再生能源,極地薩米人及他們的馴鹿就得貢獻土地,讓原本的凍原牧場轉變為風力農場,南美洲亞馬遜雨林居民則得承受水力發電的代價。

▼圖為巴西境內欣古河(Xingu River)上的貝羅蒙提大壩(Belo Monte Dam),2011 年起造,2016 年完工啟用,號稱巴西最龐大最昂貴的水壩,從規劃到建造都極具爭議性,去年甚至有報導指出,這水壩的發電能力似乎不如預期。
Sources: BBC/Getty Images

▼整個亞馬遜河流域水壩之多,令人咋舌。下圖為 2015 年《國家地理》雜誌一篇深入報導中所附圖表,藕色部分是原住民聚落,藍色方塊是已建成運轉中的水壩,黃色方塊是當時預計要興建的水壩,白色方塊是當時正在興建中的水壩。截斷雨林河流的水壩對環境(及雨林居民)造成重大影響,《國家地理》雜誌索性以〈亞馬遜水壩維持燈亮但傷及魚類和森林〉為題。

Sources: National Geographic

瓦里亞卡牧師所稱的「綠色殖民主義」並不是新鮮概念,而且這一點本身也不是新鮮概念。已故英國環境歷史學家格羅夫(Richard H. Grove)出版於 1995 年的《綠色帝國主義》(Green Imperialism)就詳細說明了這一點。格羅夫指出,大家理所當然的認為「人類活動導致環境劣化的認識直到最近才出現」(這裡所謂的最近是指 1980-90 年代),事實上「人類破壞環境」的批評之聲早在工業革命的高峰就已浮現。在歐洲文明的範圍內,類似的思維和批評甚至可以上溯古希臘時代。

許多人可能從沒想過這個問題,對於格羅夫的論點感到新鮮,但從原住民的角度來看卻再自然不過——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現在大家好談人為引發的氣候變遷將導致全球災難,許多人深信這意味著人類正在毀滅地球。但這種觀點或許也不無自大自誇之處。紀錄片《無人世界》(Aftermath: Population Zero)指出,假設此刻地球上的人類突然消失了,這個世界會怎樣?各種需要維持的設施無人維持,將導致各種各樣的事故,起初製造出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嚴重污染大地天空與水,不過一切大概會在數百年後回復平衡,曾經的文明痕跡重新被藏入自然。

或許人類沒有偉大到足以毀滅地球。最後遭到毀滅的可能只是人類文明。我們今天需要改變的也是這種自殺性格的文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