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俱樂部
原獨俱樂部

我們是原獨俱樂部。政治上主張台灣原獨。運動上堅持自然主權和歷史正義。智識上強調複數方法與複數觀點。關心所有與原住民族有關的課題。我們也是文化橋樑的建構者。

原獨火塘|死藤水與彌撒:重要的日子以重要為名

今年由於瘟疫的關係,卡曼查人和印加人無法舉行「大日子」遊行,當前的瘟疫又喚醒過去關於瘟疫的記憶。於是面具雕刻人將他對今年的感受和記憶付諸臉譜:當前處境與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恐懼,克服瘟疫重獲新生的期待與希望,都在白柳或薔薇木雕成的面具裡。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上週我們談到文化反省往往流於表面,但要怎樣避免這種弊病呢?這得從文化的觀察認識說起。

Sources: MiPutumayo

對於外人來說,哥倫比亞南部的普圖馬佑省(Putumayo)遙遠難及,是個十分神秘的地方。這個省份不算特別遼闊,面積將近兩萬五千平方公里(台灣面積為三萬六千平方公里),但省境之內的地形變化頗大。普圖馬佑省的西側是安地斯山脈東麓的一部分,向東則進入亞馬遜河流域,是綿亙高山與廣袤雨林的接壤地區。

普圖馬佑省的西北部居住著名為卡曼查(Kamentsá)的人群。他們所使用的卡曼查語被語言學家認定為孤立語,目前的書寫採用拉丁字母。2007年的學術統計卡曼查人口約在四千左右。此外與卡曼查人並居的還有印加人,他們是曾經征服此地的印加帝國的後裔。

這樣少的人口,這樣偏遠的位置,但卡曼查人絕非沒沒無聞,不僅有學者好奇的研究他們,卡曼查之名也在旅遊書上佔有一席之地,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每年如期舉行一種奇特的活動,他們稱之為大日子Bëtscnaté),外界則為他們的「大日子」賦予更具指向性的名稱,例如宥恕嘉年華(Carnival of Forgiveness)之類。

這「大日子」究竟是什麼日子,確實不易說清,因為這是一個混合了卡曼查和印加傳統以及外來宗教(羅馬天主教)的活動。當代的卡曼查人和印加人在每年天主教曆的聖灰星期三(大齋首日)前一天舉行盛大的遊行,舞蹈作樂,群集到天主教堂參與彌撒,之後的集會一直延續到隔日早上。雖然從活動的時間看來,天主教的色彩極濃,但儀式上使用致幻的死藤水(Yagé,下圖)則是南美洲原住民所獨有。

Sources: Vocal

有人說「大日子」標誌一年的起始;有人說「大日子」是對大地之母的禮讚,在於慶賀前一前的豐收;有人說「大日子」是與人修好、互相原諒的日子;也有人說「大日子」在於紀念被殖民奴役的痛苦過往。同時並存的描述和解釋如此多樣,眾說紛紜之下,我們要理解這個「大日子」呢?

其中一種可能就在於卡曼查人給這個日子賦予的名稱——大日子。這是個大日子,一個重要的日子,但這日子未見得只關於一樣具體的事物或某個容易描述的概念。從原住民的角度來觀察,這個名稱其實不算模糊,至少其他的原住民族可以單憑這個名字而想像,這應該是當地的卡曼查人和印加人規模最盛大、涵蓋層面最廣泛的祭典。這就好比台灣有阿美族人的「Ilisin」,意思是「正在祭典」,這名字的本身並不說明祭儀的內容,但外界為了理解方便,硬要加上「豐年祭」的名稱。又如排灣族有「Maljeveq」,常見的翻譯有「祖靈祭」、「五年祭」、「人神盟約祭」等,就跟對「大日子」的解釋一樣五花八門,實則「Maljeveq」的意思「處於祭典的狀態」,完全沒有暗示祭典的內容。

卡曼查人和印加人的「大日子」又為何以「宥恕嘉年華」之名被寫入旅遊書中?

這首先可能是因為參與「大日子」的卡曼查人和印加人都穿戴得非常鮮艷(如下兩張照片),而且「載歌載舞」,外來的觀察者於是假設這是一個歡樂慶祝的活動。至於「宥恕」的元素,則有可能來自天主教信仰。

Sources: Sources: Jan Sochor / Jan Sochor Photography

最近的一篇報導顯示,參與「大日子」的原住民確實各有自己參與期間的理由。這篇報導講述每年為遊行者雕刻面具的人與面具的故事。這些面具是人們情感的體現、經驗與情感的表達,並不借助言語,而是任何人都能夠從臉譜中讀到。

Sources: Wilfredor / Wikipedia

今年由於瘟疫的關係,卡曼查人和印加人無法舉行「大日子」遊行,當前的瘟疫又喚醒過去關於瘟疫的記憶。於是面具雕刻人將他對今年的感受和記憶付諸臉譜:當前處境與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恐懼,克服瘟疫重獲新生的期待與希望,都在白柳或薔薇木雕成的面具裡。就像瘟疫蔓延時節,卡曼查與印加人比往日更加倚靠土地為生,他們的情感和故事也透過長自大地的植物而訴說。

這或許就是我們作為外人而遠觀時,所能得到最貼切的認識了。

Sources: Duber Rosero / Pulitzer Center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