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渊
凌渊

梦想成为一颗星星。 Telegram:AboveAbyss

征集小白鼠,探知五洲四海的人

如题所言,这篇文章意在寻找愿意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思想的人,了解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文化,满足我的好奇心。想做这件事的原因,我会在示例问题之后解释。

可以直接在Matters交谈,也可以在Telegram交谈,目前在Telegram没有建群,我的用户名是aboveabyss。

我不打算表明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信息——稍等一下,这事不是完全没有回旋的余地,别急着退出!

各人有不同的交流偏好,有人喜欢和年轻女性聊天,有人喜欢和年长的人聊天,有人喜欢和特定职业的人聊天……所以,为了尽可能和更多人交流,我不会透露自己的身份,只要能聊下去,随便你想象我是什么人,我可以配合。

先放一些示例,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会好奇的部分事情,以及询问的风格——好吧,就是单刀直入。当然,如果在文章评论区直接回复这些问题,我也会很感激。

示例问题:

1.你在哪里成长和生活呢(可以精确到国家至具体市镇)?如果有过不同的居住地,希望也说明一下。你对家乡或居住地有什么样的看法(情感,建筑,文化等方面都可以)?

2.你有什么比较明显的兴趣和爱好?最初是如何接触到它们,为什么会喜欢它们呢?你在生活中是怎样满足自己的兴趣的(例如,参加展会,挤出空闲时间,固定频率进行活动,一有机会就查找相关信息等)?

3.你在大学前所接受的教育,是否包括人文方面的内容,有哪些呢(例如,历史、哲学、文学、政治等)?在这类学科中,你印象深刻的内容有什么呢?你对它们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想(例如,文化大革命,社会契约论等)?

4.你平时通过什么途径学习或接收外界的信息呢(例如,读书,听播客,逛Matters,看某些APP)?你一般关注哪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例如,娱乐,女权,时政,犯罪,小说等)?你认为这些事情带给了你怎样的收获(例如,情绪愉快,增长见识等)?你现在想到的印象较深的相关事物有什么?

以上问题,都是与人的经历和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又能体现个性和思想的问题。如果有些问题让人感觉涉及隐私,不愿回答,可以不谈这方面的事情。除非谈话者表示愿意,我不会透露谈话者的身份和交流内容。


照上文所写,我会解释一下自己的想法。

起因是4月6日读了@WrightFu 的一篇文章,《仍難掩,一絲的喜悅》。

昨天大戰之日,出奇地沒有協助任何候選人的選舉工程,一反常態待在家裡清一下封塵多時的書本。唯一做的事,就是早早起床去票站履行公民責任,及在深夜的時候,監察點票的過程。
自己居住的並非甚麼焦點選區,雖然早上投票的時候也見人龍,但墟冚程度絕不能跟上到電視的選區比較,一些網友遇到的不正當投票程序處理,也未見在自己區的票站出現。到了晚上,待在票站堅持監票至深夜的街坊,也明顯比往年多,一張突然運到的懲教選票,及票站主任的處理手法,曾經牽起過一些風浪,但在候選人團隊多番解釋過後,大家明白了用意,點票工作得以繼續,但也到了近三時多,才完成所有的程序,只能睡兩個多小時,又要被逼繼續去做社蓄了。

读到这一段,我竟然产生了一种连自己都感到意外的心态,羡慕。我羡慕的是他们可以投票,可以自发监察点票过程。进而联想到,他们可以接受公民教育,学习不同的政治理念,被鼓励行使政治权利。反观大陆……不用说了,中学教育在政治知识这方面很贫瘠,想知道点入门知识都要自己去找书看。至于选举权,政治权利,如果不是会主动关心政治的人,或许毕业后就会将这些事情抛之脑后了。

羡慕是一种令人难堪的心态,况且现在的情况根本就不适合说羡慕,太轻率了。不过我还是难以自控,让羡慕的感觉震荡了一会儿。

我察觉到这样的差异是无法弥补的,我可以调整心态让自己不羡慕特定的人,但我没有办法改变外部环境。我身处无形的高墙之内,思考和表达的权利都被限制,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接受的教育僵化且狭隘,这就注定我要付出更多心力,十分主动地去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了解墙外的社会新闻,才有可能明白其他人早已掌握的知识,对社会议题进行独立思考,理解社会运动参与者的情感和思想……而且,我别无选择,一旦停止探索,就会陷入封闭状态,我无法指望外界给我推荐有用的信息。

我深深体会到的不仅是无力,还有无知,而无知令我负有罪恶感。我得承认,政治始终是我反感的领域,存在太多黑暗和肮脏的事情,正义与良善不是这里的通行证。然而不主动了解这些事情,也不是我应该做的选择,就算什么都影响不了,我还是必须竭力看清这个世界——好奇是猫的天性,真诚是创作者的天职

于是,被强烈的好奇心和隐秘的罪恶感所驱动,我去参观了作者的Medium主页……他关注社会议题,而且写过许多文章,直接翻他的文章就能了解不少信息,还能了解一名香港青年眼中的社会。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我认识一些年龄与其相近的90后,他们各有不同的兴趣和关注领域,然而他们大多不关注社会议题,或者说,他们不是会主动靠近议题的人,只是被动的接收者。通过比较这些人的经历和思想,大概也可以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过需要说明一下,Wright在我心目中确实是一位不错的青年。他写的关于旅游、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内容都很好看。

其实这几天做的事情也就是读完了一部小说……不过读下来之后的确有所收获,以下感想大部分是从小说评论中选取组合的。

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有时会停下来查询相关的资料,因此更为了解了保卫粤语、富豪双非城、明日大屿愿景等事情及相关的社会运动。

心情复杂。

墙内的宣传是一片和谐,提到“一小时生活圈”都是共同繁荣,普天同庆之类的评价,没有提到香港原来有这么多反对的声音。明日大屿愿景的墙内舆论也差不多,大部分新闻是正面报道,涉及反对声浪的新闻很少,有提到的还是辟谣类的新闻。

其实看了香港人提出的抗议理由,是可以理解的,从许多方面看,这类事情迎合大陆的利益甚于香港的利益。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深圳,深圳人估计也会群情激愤——唉,不过深圳人有没有机会知道,抗议声能不能被外界听到都很难说呢。

这样连起来就明白了……其实香港民间的各种抗议活动一直存在,但是这些声音都被拦在墙外。如果进一步了解香港的社会运动历史,大概会发现,占中和逆权运动两次社会运动,非但不是“境外反华势力”煽动的突兀运动,而且还是中共、香港政府与香港人民长期以来的冲突和矛盾的爆发。

其实我认为上一段的结论是一般人都可以通过思考得出的,哪怕不了解香港的主流舆论和社会事件,至少我不相信存在能煽动无数市民为自身利益而抗争的所谓“境外反华势力”,显而易见的是,能够侵犯香港人权利,破坏其利益的主体,不会是任何境外势力。

除了香港,我对台湾也很感兴趣。最初听说台独、港独,我的意见都是反对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港台宣布独立,大陆会对它们发动战,而港台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与大陆抗衡,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是被强行收归中央,遭受极为严苛的管控。我不愿看见尸横遍野的场面——虽然有很多人叫嚣“留地不留人”,但是没有了人的话,这两个地区还能叫香港和台湾吗?不如改称地狱一区和二区算了。

如果说,港台确实有可行的道路,能够保持独立于中共政府的状态,且港台能发展得更好,民众普遍感到满意,我会改变原先的意见。

之前说过不谈政治的,结果又写了和政治相关的内容。罢了,深圳和香港都是特殊的。

总而言之,我想知道不同地区的人有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经历和环境如何影响人格。目前Matters有许多讲述个人经历,阐述个人见解的文章,然而我想了解更多,想真正从他人的视角出发,去体验人的情绪,理解人的想法,当然这很难,可无论如何,交流一定不会是徒劳无功的。

谢谢你读到末尾,如果你是一路读下来的,希望你能回到前文,考虑我的请求和提问。我很好说话的,可以和政见不同的人交流。最坚定(偏执)的追求就是真实和自由。

在此预先向所有帮助我的人表示真切的感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