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英
芫英

法律从业者,政治学的爱好者。

三个小女孩




《布鲁克林有棵树》,是第三代移民的成长故事,也算是纽约工人区第二代的成长故事。这个自传体小说里,小姑娘佛兰斯出生于1901年,慈禧太后死的那年,她开始上小学了。佛兰斯外祖父是逃奥地利兵役举家迁美,祖父那支是爱尔兰土豆危机里逃荒而来。这本书算是美国文学的“经典”(cannon)典藏之一,老米的经典,必须是很美国的故事,从惠特曼、莫比迪克、马克吐温、瓦尔登湖那个时候起。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到三分之一,佛兰斯接种疫苗的故事很熟悉。谣言是公共信息的重要补充。各种文化背景的父母们之间传谣,疫苗有害健康,不肯给孩子接种,这些父母又因为不送孩子上学被警告,然后用各种语言破口骂,自由国家个鬼哦。带孩子们去接种,总有点要被害的心理准备。


七十年代末,我在河南农村上小学,疫苗接种前,小朋友们之间各种谣言,我于是决定打针那天不去排队。不过,很快被做教师的舅舅从躲藏的地方找到了。高中时候,种乙脑疫苗,我站在队伍最后一个。排我前面的是一个特别认真、含蓄蕴结的女同学,打针的时候,她握紧拳头,药水打不到进去,顺着胳膊流下来,医护们笑着劝:你别这么紧张,我估计也在劝我同学放开拳头,没有想一会我该咋办!轮到我的时候,医生说,没有疫苗了,还以为刚才那个是最后一个呢,药都给她用了,你站在那里像是看热闹的。到大学时候,集体检疫发现我缺乙脑那项疫苗未种,又给补种了。研究生时代,还有集体体检这一项,那天已经是911的第二天,排队时候,看见同学们拿着报纸、评论着大洋另一边的恐怖事件,跟读小说一样轻松……到这会,《布鲁克林有棵树》的主人公佛兰斯有100岁了。


《布鲁克林有棵树》、《城南旧事》、《杀死一只知更鸟》都用小女孩的视角,记录了社会历史。这个视角,给粗粝的“吃人故事”加了滤镜、柔光和美颜,似乎生活不再那么可怕了。况且,读者被代入作者的遥远回忆,加上时间和空间的隔离,一切故事,都有了“诗意”和“远方”的朦胧感。又也许,作者必须得用这样柔和的框架,才能装得下粗粝的内容。


这是“讲真话”的艺术吧,据说《知更鸟》的作者最早的创作也是自传体小说,但是是关于青春期的愤怒少女与一个傲慢固执父亲之间的冲突,然而早先那一部,终究不抵后来这一部《知更鸟》更有影响力,《知更鸟》杂糅了作者的中年理解和童年回忆,滤掉了愠怒,疗伤止痛的功效更显著。—— 这么说,我还是在试图理解,为啥有人不喜欢《方方日记》这种纪实文学;但到了“壮志饥餐方方肉、笑谈渴饮文士血”的程度,就是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的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