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被删掉的稿子
纪念被删掉的稿子

不定时更新,等灵感当中

分析寒武纪有感 创新要基于现金流

普通老百姓不要想着去创新 因为没有稳定现金流支持

最近寒武纪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其实还是老一套。

根据《寒武纪股东累计套现66亿,股价距高点已腰斩,哪些基金很受伤?》这篇文章:观察历史数据,在2023年以前,寒武纪还不是公募基金的重仓产品。

进入2023年,AI概念被ChatGPT引爆,寒武纪成为香饽饽。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公司合计持有8492.20万股股票,持股比例暴增至34.78%;其中,持股量超100万股的基金公司就有19家。

再结合,9月22日,寒武纪公告称,公司创始股东之一、国投(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减持739.87万股,减持比例1.78%。这次减持套现约14.82亿元,减持后,国投创业基金仅持有寒武纪股份1176股,占总股本比例不到0.01%,基本完成“清仓”。

感觉就像是相互配合,现在你有热点,那我加仓,顺理成章,公募基金进来了,股价也推高了,那创投股东不仅可以高位减持,还有一大批合适的“接盘侠”;当然,对于是不是公募基金接盘,放跑了创投股东,这个也只是我个人的猜测,他们肯定不会承认的,只是从操作上来看,很像啊,很像!

其实寒武纪从一开始可能是个好公司,段永平说,定性比定量分析重要,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把绝大多数公司都过滤掉了,定量分析的重要性一下子就下降了很多。所以这些年想通了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商业模式。这点通了以后,投资确实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了。

所以段永平说,我不意外巴菲特会卖掉台积电。虽然台积电非常了不起,但商业模式有点累,实在是太重了。

如果套用这个逻辑,从一开始寒武纪确实是优势开局,傍上了华为的“大腿”,负责为华为海思提供终端智能处理器IP,从华为mate10到华为mate20,寒武纪一直与华为合作。

还有,在麒麟970芯片的设计过程中,华为与寒武纪进行了深度合作,双方团队在 AI计算处理方面进行了联合开发与优化。

从未来前景上来看,如果跑通了智能芯片这个赛道,实现了技术壁垒,靠吃专利费这种商业模式,就能让它躺着赚钱。

只不过,它没时间了。

英伟达是1993年创立的,那个时候互联网产业刚刚开始发展,市场蓝海,竞对不是很多;但是寒武纪这个时候才开始发展,面对世界巨头,赛道又没有找对,自然就很难拔尖。

段永平说,差异化的定义就是:用户需要但别人没能满足的东西。“差异化”不是简单的不同,而是“用户需要但同行还没满足的东西”,潜在前提是至少要有“同行已经满足了的用户需要的东西”。

寒武纪也是找了差异化产品的,比如说,押注车载智能芯片,这是寒武纪2021年成立的项目,该项目获得了宁德时代、蔚来、上汽集团旗下尚颀资本与金茂资本等数亿元的战略投资;但是,2023年燃油车减税政策终止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场,加上消费降级,宏观经济发展承压等等一系列外部问题,寒武纪的货卖不动。

寒武纪的差异化产品,市场不认,体现在财报上:

2017年至2022年,寒武纪的营业收入0.08亿元、1.17亿元、4.44亿元、4.59亿元、7.21亿元、7.29亿元,肉眼可见的稳步增长。但是同期,归母净利润为-3.81亿元、-0.41亿元、-11.79亿元、-4.35亿元、-8.25亿元、-12.57亿元,6年累计亏损超41亿元。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赔本赚吆喝去了。

今年上半年寒武纪依然不给力,营业收入同比减少33.37%,约为1.14亿元,净亏损5.45亿元。

外因是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寒武纪仅剩的希望就是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一个爆款,就能把之前失去的全部弥补回来,还能有赚。

但是创投股东们等不了了,纷纷想着有人接盘了,那就高位套现减持了,这进一步增大了寒武纪的现金压力和舆论压力。

要活下去,就得裁员,把人都裁掉了,还有谁来给你研发呢?

所以寒武纪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研发多年,产品市场不认,没有大爆款——股东们减持套现——现金流恶化——裁员——更没人进行技术研发——在没资金没人的情况下慢慢等死。

但是创新还是要继续,不能因为有了个寒武纪就因噎废食,以后都不投创新企业,但在研究创新企业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段永平所说的,研究商业模式,更要注意,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样的商业模式跑通。

就跟我之前听到一位投资人说的一样,我们做投资,对于企业就是接力棒,一棒接一棒,把这个企业做优做强,很多时候一些企业很可惜,没等到下一波资金,无奈破产清算。

在我看来,火也是需要命的,一些创新企业赌错了未来技术风口,没能占领市场,如果资金足够,也可以蛰伏起来,等待下一次机会,只不过现实是残酷的,资金方不会给第二次机会了(万一第二次也没做起来呢),选择撤资,这个时候,创新企业也得认命倒闭。

对于寒武纪来说,它现在资金资金跟不上,打磨出来的技术和产品也没在市场上掀起波澜,翻盘的概率已经很小了,所以从这些清仓式减持的股东们来说,他们也没错,这家企业已经没有爆火的可能了,就没必要继续押注了;只不过现在减持套现、公募基金接盘的行为,把散户套进去了,是会让人恨的咬牙切齿。

那么支持创新,核心还是在于现金流是否充裕,那谁才适合支持创新?

李嘉诚、巴菲特这些人。

李嘉诚手上有港口、电力、屈臣氏等等一系列强现金流产业,这也是他敢去投资的底气,失败了没所谓,有这些产业托底;虽然说大家天天看到的都是李嘉诚投资成功了多少个项目,其实他失败的更多,只是对他影响不大而已。

至于巴菲特,伯克希尔的现金储备高达1474亿美元,够很多个寒武纪去烧的了,只不过巴菲特经常说自己不喜欢买科技股,在他看来,那些快速发展的科技公司具有很大的风险,这些风险并不是自己能够预测和控制的。就算是苹果,巴菲特认为苹果是一家高质量的消费企业,具有长期持有价值。他将苹果视为“普通股投资中的消费者产品公司”,而不是一家科技公司。

这就是大佬跟普通人的区别,大佬觉得我只要有现金流,利润少点就少点,慢就是快;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押注创新公司,高估值,说不定就可以实现一夜暴富,当然也承担了更多的风险。

最后的结论:我经常听到一些人说,我要创业我要创新,只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创新的核心在于现金流的充裕程度(商业模式其实还是次要的),你个人能拿多少资金出来让你的创新项目撑多久呢?在创新之前,首先还是要找到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项目,当有了这种现金奶牛项目以后,再去做创新项目那才是锦上添花,不然自身根基不牢就去搞创新,那就是挖坑埋自己。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